无名小站没买成的Google买下韩国网志平台Tatter,「搜寻引擎+部落格」夺回东亚宝座?...

无名小站没买成的Google买下韩国网志平台Tatter,「搜寻引擎+部落格」夺回东亚宝座?...

Google股价刚跌破410元来到一年新低,周末,Google却宣布该公司今年第三桩并购案,买下韩国的BSP「Tatter and Company」(简称TNC,我们就叫Tatter),兴奋的创业家也在网志里自叙,他们这间Tatter,等于就是韩国版的Automattic与 Wordpress,推出开放原始码的部落格平台,自己也host。他们之前曾成功在一年内爆红并卖掉一个叫「Tistory」的BSP给韩国第二大入口 网站Daum,现在手上还有一些网志平台包括一个叫「TextCube」的社群网站。或许是想到要面对的是民族情感极高的韩国网民,Google发言人在 宣布此桩并购案时,措词也保守到好笑的程度:「我们欢迎Tatter的工程团队来到Google。买这间公司,可加强Google的线上发表工具,并且强 化Tatter目前使用者的利益。」

一个搜寻引擎公司突然买下Tatter,在一个3000多万上网人口的国家,你相信就只有这样?昨夜看到Seeking Alpha的分析,这个教授记者有点脱离现实,但他为这桩并购案统整出一些蛮有意思的线索。

首 先,这位记者教授将此事和这周Google旗下的美国最大BSPBlogger.com的「小动作」连在一起。 Blogger这周宣布导入了「Follower」功能,让它旗下每个部落格都可以有「粉丝」,只要在自己部落格选用一个「Follower Gadget」,就会在边栏秀出你有哪些粉丝,这个follower区的长相就和社群网站的好友名单没有两样。另外,Google Reader也顺便多了一个档案夹叫「Blogs I am following」,里面自动更新了你是哪些网志的粉丝,也就是说,这位部落客只要再把Google Reader的内容汇到它部落格边栏,每位部落客的「好友名单」就完整了。

然后,Blogger便正式展开变成社群网站的第一步了!

若 「Follower」这玩意在美国成功,那,Google以它Blogger的热门度,一脱之前Orkut的霉气,真真切切的开始和MySpace与 Facebook在美国市场撞成一团了。而这条「进攻路线」,可说与大家之前的猜测整个大不同,之前大家认为Google肯定是拿Orkut来打,结果 Orkut只在美国境外靠快速的连网混出一片天,然后讲到OpenSocial,太Open的撇清与Google产品的关系让它永远只是一个没有自行开站 能力的API,最后又说Gmail要社群化,现在则又是Blogger。

不过Blogger归Blogger,一个是分公司的local并购案从谈成到正式宣布,一个是集团内某产品一个小小的新功能,两者在上周同时发生,应该是时间点上的「巧合」,应非刻意,但有另一件事不是巧合──

Google 在日本、韩国、台湾、大陆,通通都处于迥异于北美的严重落后状态,而且皆是落后于「似Yahoo!」的入口网站,在韩国是Naver、Daum、 Nate。这个奇特的落后状况,让Google在这边的每一个动作,都有可能沿用到其它地区,一旦它整合进韩国市场,有可能就将同一套带到其他市场,换句 话说,这起并购案对美国不见得会有什么改变,但是,说不定明年Google就会推出Tatter中文版?

再回来看到,当年 Yahoo!奇摩抢在Google前买下无名小站,买下的话,要做什么,大家猜不到,因为当年Google才刚进来。但现在大家可看到了,Google目 前在台湾的状况如同在韩国,在本业的「搜寻」都输给深耕本地已久的「似Yahoo!」入口网站,而今天Google买下韩国的Tatter,看得更清楚, 或许Yahoo!奇摩加上「知识+」是锦上添花,就算「知识+」已经多强,它为台湾Yahoo!奇摩搜寻的龙头地位又加多少分,外界很难判断,但,在竞争 激烈的韩国市场,当年Naver可真的是靠它所创始的「知识」来更巩固它搜寻引擎的地位的!所以,这位美国部落客点出,Google或许企图藉由「拣一个 BSP」,将内容整入搜寻引擎,如同知识被整入搜寻引擎一样,以扭转它在东亚的落后地位。如果此事成真,Google真开始用这种方式让内容进入它的搜寻 引擎,这就非同小可了!不能说它一定会成功,但它,一定会创出某种新的搜寻引擎使用情境,这新的东西来自部落格的内容,整进搜寻引擎中,也就是比目前 Google的Blog Search还要更「深度」的整合,可能在搜寻一个字串后,就直接跳出部落格挖出的内容给你,甚至指出此人的朋友总数、流量…等等来排序之类的,甚至想办 法做做看Facebook一直在喊的「FriendRank」? Yahoo!奇摩到今天都还没将无名小站的内容整进它的搜寻引擎里,到底「搜寻引擎+部落格」会是怎样的一个产品?它对部落格的世界又会造成什么样的影 响?这是落后的Google,明年或许有机会带来的大好戏。

曾写过一本书「在C点布局」,书中有一篇同名文章。创业家有时爱想全部都 是新的点子,或者爱抄袭其他人的点子最安全,两者不如都改善一下,来做一个「C点点子」,也就是看到目前从A到B的趋势,然后想办法往「C点」去想。或许 猜错,就让它完蛋,但或许猜对了?就真的看到对方千军万马直接从C点开过来,而你已经拥有这个点,对方必须买下来,和你谈合作,才能攻下此点。

我 们看今天的产业竞争,有些明显的战场,我们避过;但有些可能是「未来的战场」,就先趁那边还风平浪静时先在那边扎营养兵。搜寻引擎已成大家的新的首页,除 了做指令介面的Ubiquity,或做类似「翻译」的OneBox,还有就是从Web 2.0内容的大整合,适合搜寻引擎的。这一块,尤其在如目前台湾、香港的「讨论区」,四散各处,或许可先做起来先在C点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