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I:走向通用人工智能的【生命学&哲学&科学】——生命、意识、五行、易经、量子之第二篇
AGI:走向通用人工智能的【生命学&哲学&科学】——生命、意识、五行、易经、量子之第二篇
目录
客观的现实真是客观存在的吗—人类当前的已知手段很难去探索已知世界以外的东西
生命科学
宏观的世界
宇宙的年龄到现在为止,已经137.5亿年。太阳系年龄为46亿年,地球生命年龄35亿年(从最简单的生命算起)。其中,恐龙统治地球竟然将近2亿年,而直立行走的人类出现不过区区40~50万年,有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只有五千年。
如果把宇宙史同比缩短为1个月的话,那么太阳系只存在了10天,恐龙统治地球长达8个小时,人类停留了2分钟,而人类文明史仅仅1秒钟,这人类的一秒钟已经给这个世界造成了不可思议的变化。
宇宙的大小,直径为930亿光年。宇宙有多浩渺?宇宙中,有差不多有2000亿个类似银河系这样的星系,每个银行系中,大约有2000亿个像太阳大的星系,在太阳系中,地球其实是非常微不足道的,只占有整个质量不到0.05%。在这样的一个星球上,我们试图理解这个宇宙、这个世界,试图谈论未来。下图为Earth Rise。
微观的细胞
核小体是由DNA和组蛋白形成的染色质基本结构单位。每个核小体由146bp的DNA缠绕组蛋白八聚体1.75圈形成。核小体核心颗粒之间通过50bp左右的连接DNA相连。H1结合在盘绕在八聚体上的DNA双链开口处,核小体的形状类似一个扁平的碟子或一个圆柱体,此时DNA的长度压缩7倍,称染色质纤维。染色质就是由一连串的核小体所组成。当一连串核小体呈螺旋状排列构成纤丝状时,DNA的压缩包装比约为40。纤丝本身再进一步压缩后,成为常染色质的状态时,DNA的压缩包装比约为1000。有丝分裂时染色质进一步压缩为染色体,压缩包装比高达8400,即只有伸展状态时长度的万分之一。
客观的现实真是客观存在的吗—人类当前的已知手段很难去探索已知世界以外的东西
我们现在了解的世界是客观的吗?我们能够了解已知手段是研究范围之外的世界吗?因为是由于人类五种感官的限制,人类已知物质和能量的存在形式只占宇宙中估算存在形式的4%,剩余的96%既看不到也认知不到,但是却是客观存在的,其中绝大部分是能量存在形式,但是有23%是叫暗物质。物理的认知是两个物质不能在同一个空间存在,但是暗物质和人体没有强相互作用,没有电磁力,只有弱相关作用(还是预测的),只有万有引力。如果不存在电磁力的时候,人类就失去了所有的感知。其实五种感官,认知这个世界,主要是靠视觉,视觉是视网膜细胞对电磁波的感受,而且很窄(290nm~700nm)。其实,有很多生物和人类的感知是很不一样的,是非常很了不起的,比如蜜蜂可以看到近紫外和远紫外,对,蜜蜂采蜜不是看到的鲜花而是看打花蕊的紫外,再比如金鱼,能看到远红外和近紫外。这时候,考虑一下我们人类,你敢说两个人对红色的感知是完全一样的吗?存在不一样的可能性的,如何证明?其实是证明不了的,我们人类看到的完全是主观世界,没有所谓的客观世界。未来,我们人类是要用已知的手段去感知那些无法感知的世界。
时空定义的困惑,信息的存在形式。时间存在吗?答案可能是NO,其实,宇宙中不存在时间概念。时间就是运动,比如一年的定义是地球公转一圈,一天是地球自转一圈,这叫是时间的定义,时间其实是一个空间的维度。
参考文章:部分内容源自源自施一公教授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