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开始,我的那些专业课们
开学一周了,这一周,我尝试着准备着各科的笔记本,去记下所有的“考点”。可是,即使我记着笔记,我也能在两天的时间内看完一部小说。
专业课老师有他们的计划和讲课风格,对于习惯视频教学的我,还是觉得听起来很着急。的确,一个合格的老师,不会按照课本照搬硬讲,但是,说太多课外话就会使人觉得丧失了课堂的主体了。也就是说,老师如果用去一半时间在讲自己的儿子和丈夫,那就会使人觉得很无聊也没有兴趣去了解。
但是,你总得去听,要不你一不堤防,他不知道什么时候又绕回来讲课本了,那你就惨了。因为,我们的老师们不仅草书了得,而且板书也简洁有力,你是不可能看懂的。
通过这两年血淋淋的经验与协调,我终于知道该怎么听课了。
首先,课程分析
专业课:外国教育史、教学论、教育统计学
考查课:美术基础、音乐基础、社会科学、地球与空间
专业选修:教育政策、多媒体设计
上面这么多的课程可怎么了得,通过分析,我觉得,我可以讲这三类课分成三种性质的课程。
专业课是最重要的课程,要求笔记齐全,就是能不干别的就不干。笔记十分重要,在复习的时候就知道了。
考查课就基本上以欣赏为主了,什么音乐美术科学和地理啦,你懂的。
专业选修课就更不用说了,连课本都没有,基本上没有板书,你能听懂的就是老师侃侃明朝那些事...
其实这么分析下来,我感觉我们专业也挺幸福的,没什么一科比一柯南的,靠得就是悟性和对教育界的关怀
其次,课程总结
其实,上了大学后就基本告别了预习,复习和总结了。我觉得对于一些欣赏型的课程我们在乎的是第一感觉,反复琢磨不得。
对于我们的专业课,我们更需要就是总结。老师把专业课一节一节的传给我们,我们不能这样零零散散的接受了。应该把这些珍珠串成串。别人不晓得怎么总结,但是,在提高班的我们一定会用到Mindmanager。使用了思维导图就好像自己给自己开展了一场头脑风暴,意义不在我们记住了什么,在于我们肯去思考,去总结,去做这样一件事情。
每次期末的时候,我最爱干得事情就是把自己专业课的总结一个字一个字的打在Word里,然后上传到百度文库,挣几个分,也是很好玩的一件事情。如果长期没有敲代码,手真的会痒痒,敲在键盘上才会安心呢。
最后,要有心。
我不会说每节课都要认真的听的滴水不漏,也不会说能偷懒就偷懒,要有一颗能衡量知识价值的心,要有一对能过滤优劣的耳朵。万事自己去掂掇,这是对我自己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