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你赶不上热搜的更新速度,世界也不会把你落下
我的同事和朋友有一部分是视障人士——盲人或者低视力。
这类群体,据中国盲人协会最新统计在中国有1700多万,加上病变、意外、功能性退化,视障人群比例大约是100比1,这个比例其实很高。
我的这些朋友习惯把我们这样的视力正常的人称为“明眼人”。
其实像我一样,他们都有自己的人生故事,很独特也很普通;他们也有各自的爱好和习惯,读书、听音乐、“看”电影,只是方法和我有点不一样。
但是他们和我一样,都在从事一份没有多少人知道的工作——信息无障碍。
信息无障碍是指任何人(无论是健全人还是残疾人,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平等的、方便地、无障碍地获取信息、利用信息。
今天就从我个人的角度聊聊信息无障碍这个领域。
无障碍 VS 可访问性
Accessibility 一般会被翻译成“无障碍”,这种翻译很容易理解,很多人自然地跟残障人士联系起来,因为经常可以看到无障碍坡道、无障碍洗手间这样的词语。
在某些情况下,Accessibility 也翻译成“可访问性”,这是更接近英文原义的一种翻译,它是指:某种便于访问的方法或者接口,帮助用户更好的接触到产品和服务。
请注意,在这里我并没有强调,可访问性是残障人士专用的。为什么?请通读全文。
先说说信息的可访问性接口是什么呢?
键盘的凸起就是一个可访问性的方法,盲人通过这个凸起定位键盘方位,可以使用键盘。
在这里我们稍微停一下,请仔细回忆,你,作为“明眼人”,是不是也是通过这两个凸起的键定位键盘,这样只需要看屏幕不需要看键盘,就能快速打字了。
这是典型的硬件类信息产品的可访问性。
软件的可访问性不像硬件的可访问性那样显而易见。
实际上,很多编程语言都有可访问性接口,这些接口把应用的重要信息传递给特殊人群使用的辅助工具,如,读屏软件,读屏软件再把这些信息朗读给视障人士。
通常编程语言的可访问性接口,是针对于视障人士使用的读屏软件、点显器的。
编程语言的可访问性接口和辅助工具的关系,类似于坡道和轮椅的关系,缺少可访问性接口的程序,就像缺少坡道的建筑,仅依靠轮椅是很难进入到缺少坡道的建筑。
无障碍 VS 公平
很多人说你们从事的是公益事业,我会特别强调一下,不仅是公益,更重要的是公平与平等。
每个人都享有公平地受教育、就业、生活的权利。这些权利都离不开信息和信息技术。
信息的公平使用和访问,是所有人的基本权利,如果你不能像身边其它人一样公平的获取信息,那意味着你不能公平接受教育、就业、独立生活。
根据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统计,残障人群的文盲率超过40%。而整个中国人口的文盲率只有4%,残障人群受教育受限是个不争的事实。
而在互联网的环境下,有了各种技术的介入,比如搜索引擎,让残障群体更方便的获取信息,比如远程教育,让残障人群受教育成为现实,这对他们的生活现状是极大的改善。
可能还是有人认为自己不是残障人士,这些对自己没那么重要,那么换个方式思考,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你的父母因为不会使用某类应用,出门看病打不着出租车,或者因为不会上网操作,想坐火车回趟老家都抢不着火车票。
更加现实的是:总有一天,我们都会像我们父母一样年迈。
这就是公平获取和使用信息的意义。
无障碍 VS 通用性
前面我说过,可访问性,是一种方法或者接口,帮助用户访问、使用某个产品或者服务的。它并不是专门针对于残障人士的。
举过的例子里,键盘的凸起不仅是帮助视障人士,也帮助我们明眼人。坡道可以帮助轮椅用户,但是推着童车的年轻父母也能用。
信息产品在考虑无障碍的时候,应该先从通用性的角度来考虑。
可以这么理解,如果编程语言中的可访问性接口类似于建筑物的坡道,那么通用性就像建筑物中的升降电梯,它将无障碍的便利传递给更多人。
在应用的可访问接口写入适当的标签比较专业,但是针对更多人群的通用性要容易得多。
例如,字体可以放大、合理的前景和背景色、音视频加字幕,虽然这些看上去只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基本设置和功能,但是方便了部分视障人群,包括低视力、色盲色弱人士、以及听障人士,还有感官功能弱化的老年人。
不要小看这些基本的功能,它涵盖的人群非常大,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在中国,单是65岁的老年人已经超过1.5亿人口。加上其它障碍人群,以及第二语言学习者,等环境障碍人群,粗粗一算,这么简单的功能就能方便好几亿的用户,为什么要省略呢?
所以,信息产品和服务在考虑无障碍时,应该先从通用性的角度进行仔细分析,它也更符合商业公司四象限的工作计划安排。
无障碍 VS 人性化
根据人的特殊需求、习惯,在原有的设计功能和性能的基础上,对产品和功能进行优化,让更多的人都能使用,这是对人性的尊重。
还是看段视频,了解一下什么样的产品是人性化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