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阿里三年员工出去找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每工作一段时间,就有出去看看的想法,一是看看自己有没有和外面的招聘要求脱节,二是看看外面是否有更好的机会。
三年内有过两次出去面试的经历,今天总结一下。
哪里找
确定了要找的岗位后,就可以去网上自己先找找,我一般在boss直聘和拉勾上面看,不过说实话,薪资能够cover阿里的企业少得可怜。
第二种方法就是找猎头,对于阿里出来的人,把简历放到网上去,很快就会有一大批猎头联系你。不过找猎头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猎头的质量也是良莠不齐的,能够真正了解你的需求,并且找到你心仪的企业的猎头非常少。大部分都是直接给你推一大波职位,让你自己选,很多明显不符合条件的也推。有的甚至都不沟通,直接把手上有的职位一下子全推过来。
不过,通过猎头,你还是可以确定几家值得去面试的企业。
面试
面试是一个非常耗时的事情,其实面试不一定要过,但是要能够让人有收获,不然是对不起时间成本的。
两次出去面试加起来大概有10家左右的公司,基本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面试非常随意的,HR不会事先联系你,面试官自己迟到,问的问题没有针对性,问题描述不清,也没有对候选者进行引导。这些公司给人非常不靠谱的感觉,就面试官的表现,就不会让人想去,大多是一些互联网金融类公司。
第二类的就是看背景,看得出来很想要你的,面试基本聊聊项目,就可以过了。这类公司一般给得不高。
第三类是比较正式的,看得出来对面试很重视,HR会事先沟通,有几轮技术面试和一轮HR面试,这类公司一般是比较靠谱的。
面试就是一场交流,听一听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其实是很有帮助的。做一做别人的题目,也能让自己对自己有一个了解,后面的工作和学习更有针对性。
不过很遗憾,能够比BAT给得还要好的公司太少了,所以从BAT挖人很难。
总结
从这十家左右的公司的面试经历来看,基本可以得到几点经验。
一些没什么名气的创业公司不要去面,我之前总是觉得可以给他们一次机会,去看看,没准能碰到好的,但是其实基本都是比你想象的更差。
金融,银行类公司也不要去面,他们不急着招人,氛围也很差。
给人印象不错的是豆果美食,airbnb,摩拜等等,他们能有技术不错的面试官来面你,也能给到一定高度的薪资。
boss直聘去年还不错,今年上面几本没人了,所以现在互联网去找工作,还是得通过自己的人脉,或者猎头了。
还有就是练好算法和架构设计类题目,练好英语。
离家出走一回,才知道家有多好,才能安心在家呆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