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运营拉新的秘密,前十分钟影响很大
上周四我们推送了一篇文章,邀请大家进入企业微信群一起聊聊企业微信,群里还送出了短书独家资料礼包:2020年市场推广方向些研究报告资料。
文章:紧急补发丨15分钟企业微信群就爆满了!小编已经原地爆炸,大家一起来聊聊教培机构企业微信的玩法吧!
01.为什么做这一场活动
邀请大家来企业微信群的初衷:是我们发现在wetool被封杀后,市面上很多企业微信的私域玩法冒了出来,但是真正利用企业微信来做私域的人却很少,很多的运营从业者甚至都没有体验过企业微信。
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邀请大家一起体验企业微信的流程,挖掘企业微信的私域玩法。
本次活动的数据:
活动刚推出10分钟,进群的人数就达到了企业微信群200人上限,15分钟左右,我们的企业微信群就突破了600人。
活动的数据情况超出我们的意料,导致我们的开始的计划直接废掉。所以在这里先给大家道歉,没有让大家有一个好的流程体验。
我们下面的内容都是对于这次活动的复盘总结:这次活动的关键设计思路 + 核心要点+短书的私域玩法。希望能够或多或少给大家一些启发,也很希望和大家交流。(大家有问题可以留言,24H小时内都会回复)
我们想做什么:活动目标和策划思路
活动的目地: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邀请大家一起体验企业微信的流程,一起挖掘企业微信的私域玩法+推广2020年短书研究报告系列的资料。
在设计推广思路的时候,我们团队前期构思了两种方式:
直接像往期的推文一样,做成干货合集,免费送大家。
写一篇内容软文,文末夹带这份资料包。
最后这两种方式我们都拒绝掉了,从我们自有的后台数据统计看,我们的干货系列文章是5%左右的打开率。每一篇1000阅读量的文章,平均会有350人过来领取资料;领取率是35%。(本次活动的资料领取率突破到了60%)
为了提高我们的资料领取率,所以我们决定换一种新的思路:通过活动社群的形式领取资料。
通过数据的复盘,我们梳理了用户对于领取资料通常会遇到的两大痛点:
领取流程过于复杂?
资料的质量并不突出?
通过和社群运营人员讨论后发现,现阶段大部分运营者对于资料的需求有这几个方向:
发放到社群中,**社群
学习提升自己
作为信息储备培养团队
也就是说就算资料的质量并不是决定性因素(短书的资料质量也是很高的),因为每一个社群在运营中都需要一些资料来**社群的氛围,所以我们这次决定简化以往的领取方式,集中精力在:领取流程。
这是我们初步的活动流程图:
为什么选择了企业微信群做启动?
企业微信群会比微信群更有吸引力一点。wetool被封杀之后,很多做社群活动的朋友,都希望尝试利用微信官方的企业微信来做活动,大家都处于一个摸索期,所以我们的觉得企业微信群的活动更有吸引力。
纯文章内容+领取资料的形式,市面上很多的人都已经尝试过了,标题的文案能力一般是,影响领取人数的直接因素。并且这种方式价值点单一,没有业务价值。
经过构思,最终我们决定了采用:企业微信群来领取的方式,同时我们希望老师们可以在群里一起聊聊企业微信的玩法。
第一:企业微信目前依旧在互联网存在热度,市场上只有极少数的教培机构,真正完全利用企业微信跑通私域玩法,所以企业微信的私域玩法是存吸引点的。
第二:短书的企业微信私域流量解决方案已经比较成熟了,我们有自己的私域运营小工具,类似于企业微信的活码、欢迎语,我们利用企业微信取代wetool,降低我们的运营成本。(本次活动,企业微信也支持了我们15分钟800多人进群,同时每个用户都被标注了来源信息)
02.我们怎么做流程设计的
整个活动的开始之前我们一直在思考:
为什么用户要来领取你的资料?
除了领取资料还有没有其余的价值点可以挖掘?
我们希望可以最大化活动的价值,可以多元化,而不是单一化。
这是最后我们团队确定下来的活动流程图,围绕着这个活动的流程我们开始了前期的各种准备。
前期的准备
我们在对用户需求有了基本判断以后,从「参与感」的角度看,需要满足 2 个特点:
获得感:进群交流企业微信的玩法后还可以领取到研究报告资料。
省时间:最不占用大家时间的方式。
通过对这两个维度的需求思考,我们决定了,明确群的价值点,让用户用最短的时间进入群,所以我们的群入口放入了文章的顶部位置。基本上大家只要点进了文章,就会进入社群,这是用户的“沉默成本效应”。(我们的文章阅读总量:1500,入群人数:913,其中由于前期估算失误,导致第一篇文章出现部分的用户流失情况)
封面图设计上:
在进群的思路设计上面,我们也做了一些细节处理,例如我们的封面图:一张企业微信弹幕风格+一个灰色半透明的播放键图标。整个设计的思路:通过弹幕的风格偏向C端化,更加有助于传递社群的讨论感觉,播放键比较容易吸引用户的点击概率。
时间的选择上:
我们选择了下班前一小时,下午五点的时候,选择这个时间的原因也是因为,大部分的运营人员处于一天中大部分工作的收尾阶段,如果是要加班的人,这个时候也会大概率拿手机点外卖了。
流程调整和安排:
流程上,我们缩短了用户的路径,只要大家点进来,就直接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我们的活动价值点引导,同时是通过群二维码的方式引流,不会通过个人号,没有任何隐藏的裂变流程在内,降低了用户的决策成本。
失败的地方:
原本我们对本次活动的预估是社群人数在200人左右,可以提升50%资料领取率。但是文章推送后10分钟,直接击垮了我们的开始的安排,所以也导致大家体验不是很好,也被老板训了话。
很多老师通过我们的二维码进入社群后,我们没有第一时间给出清晰的话题引导和运营人员资源,导致了很多的老师进群的第一时间后群内有点冷场:大家不知道进群是干什么?资料到底怎么领取?
我们当晚就开了一个反思会议,分析了本次活动体验不好的最大的原因是:
责任人不清晰,活动没能兼顾全局。
活动考虑不周全,导致运营节奏没有跟上。
这是我们这次收获的最大教训,也希望给大家在我们身上引以为戒,做活动安排时候,要明确好负责人和整个活动的方案,包括了应急方案。
03.活动总结
最后我们通过活动复盘想和大家分享几点:
1、保持一个好的数据积累习惯:平时的活动和做过的动作最好都有数据化的归类,这样教培机构在策划阶段可以判断什么样的形式和内容会是一个怎样的发展阶段。
2、想要做好活动,一定要站在用户视角:用户增长,一定要先学会留住用户。当我们真的考虑用户的感受时候,我们发现其实添加个人号的这个路径,对于用户而言现在已经有了很多的抵触心理,不如直接拉群试试,在通过群添加。
3、多和运营人员或者销售人员沟通:我们要接触市场的最新动向,就要和前段的工作人员多接触,比如我们发现了很少有人有企业微信群来做活动。
4、永远要有 Plan B 和压力测试:既要做最坏的打算,也要做最好的打算,一定要做「过度的准备」,而不能有一点点「侥幸心理」和「惯性主义」。这就是我们运营节奏卡壳的地方,也是因为我们的失误导致后续有几个群的活跃其实可以做到更加好。
5、用户的需求要精准挖掘:我们这次活动原则上来说我们已经做到我们想要的目标了,因为我们的只是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送出去短书平台的市场推广方向的研究报告,同时收取大家对于企业微信的看法和需求。而决定我们能不能送出去的需求,就是我们发现了:很多社群运营人员需要一份新的资料来**社群,我们相信这也是大部分人员领取资料的核心目地。
6、企业微信解决方案是可行的:短书自己通过这次活动,也验证了短书自己企业微信相关的功能可以实现的场景价值:
无限加好友:主动添加微信好友,或者被动添加,容量无上限
快捷回复:支持添加多条快捷回复语
消息群发:向全部或部分微信好友群发私信消息
消息存档:保存员工对外的聊天内容记录,需要员工和客户同意存档才能使用
添加后自动打招呼:配置欢迎语,好友添加时自动发送,可包含文字+ 图片/链接/小程序
渠道名片:针对特定渠道创建的成员名片,且支持一码多人(活码)
数据分析:支持客服数据分析、群聊数据分析、朋友圈互动分析等
资产化管理:客户关系、客户群聊都属于企业资产,成员离职后可进行二次分配
·END·
短书现在已经全面支持用企业微信来做私域流量的运营了,轻松建立完整的客户管理系统。
自动回复、自动标签、用户分群、数据导出、积分管理…… 通过企业微信,可以更好的跟踪整个潜在学员和付费学员的完整生命周期,加上直播课、督学打卡和考试系统,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扫码企业微信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