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推出自有数字货币及支付app进行实验,已可实际使用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与中国银联、阿尔山金融科技联合推出的法定数字货币应用试验,目前已推出校园版数字钱包,已经可以以在校内咖啡馆进行使用。
APP截图
APP截图
根据目前流传的截图可以看到,这一应用试验包含一个数字货币的钱包,和其他的支付APP相同,可以在绑定银行卡后进行二维码收付款操作,而在APP首页也显示了绑定账号钱包内的货币余额。通过实际使用APP可以看到,该APP的首页为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建系60周年的庆典画面以及清华大学数字钱包的logo样式。
APP应用首页
在APP中叶提供了数字钱包校园版用户服务协议,从中我们能看到该协议对数字货币以及钱包转出转入、转账服务都进行了定义,其中规定:数字货币,是货币的数字化体现,是先进的一种表现形式,与人民币永久锚定为1:1,在数字钱包中的余额即为数字货币的数量。
转入,将用户将银行卡中的余额兑换为数字货币的交易过程,用户在做提现的交易过程中,银行卡中减少的余额被等额兑换为数字钱包中的余额。
转出,与转出互为可逆操作,将用户的数字货币兑换为银行卡中余额的交易过程。用户在做存钱的交易过程中,数字钱包中减少的余额被等额兑换为银行卡中的余额。
转账,是指用户间进行的数字货币传递的过程。
用户协议
据资料查询得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与北京阿尔山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区块链技术联合研究中心在今年7月底刚刚成立,联合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由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张钹院士担任主任,委员包括中国诸多互联网专家,其中有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院士,国家信息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周仲义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倪光南院士、清华大学信息学院院长陆建华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郑纬民教授、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姚前、哈佛大学统计学系教授刘军等。早前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元曾经在该研究中心成立时致辞,并指出,联合研究中心应明确发展定位,抓住发展机遇,加强区块链技术基础研究,做好典型应用场景和安全性研究、法定数字货币基本问题及关键技术研究,让先进信息技术在金融实际应用中脱颖而出,推动金融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
日前央行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数字货币的原型方案已初步确定,法定数字货币的原型系统试用版有望在春节后推出。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筹备组组长姚前对该体系有过简单的描述——央行数字货币体系的核心要素为一种币、两个库、三个中心,即央行数字货币私有云、数字货币、数字货币发行库、数字货币商业银行库、数字货币数字钱包以及认证中心、登记中心和大数据分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