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被制裁陷入绝境,拥有核心科技才是王道!
美国佬为何能对中兴进行精准打击
如今,美国对中兴通讯进行精准打击,我们这才发现,中国所谓的高科技产业,严重缺乏自主的核心产品,基本就是集成组装代工企业,拆开任何一个可以称得上高科技的装备 ,看看它的关键部位材料是哪里生产的,一目了然。关键是你离了那20-30%的核心产品,这高大上的东西瞬间变成一堆破铜烂铁。但像苹果公司这样的科技公司确用自身影响了全球,他在全球有几千万的IOS从业开发人员,可以说在全球化中有着重要角色,所以拥有核心科技才是王道!
有些执迷不悟的人还在叫嚣什么有利于芯片进行国产替代,但事实上,芯片替代就是个伪命题!因为,我们国内只能生产低端芯片,而核心不可或缺的高端芯片,国内根本生产不出,并且,由于研制高端芯片非常费时,没有几年时间,根本不可能代替。那么,你怎么办?难道等待几年后去国产替代?
何况,一个基站,几万个芯片,里面只要有一个核心芯片生产不出,那么,基站就无法运行,所有其他的器材都是废物。也就是说,我们国产芯片哪怕能替代99%的芯片,但只要有一枚高端芯片无法生产出,整个基站就无法运行,那么所有那些低端芯片就成了摆设,成了浪费,生产越多浪费越多,谈何替代?
吃力不讨好的芯片行业
对于电信行业来说,这次中兴的被制裁事件无疑是一声惊雷。“中国IT企业应积极寻找美国供应商的替代者,且不局限于中国企业,这应该是一个长期战略。”付亮说。
但即便如此,在现在的商业环境下,国内厂商自己发展芯片业务,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位在美国攻读模拟电路芯片专业的大学生给界面新闻记者算了一笔账:对于他们而言,如果转去从事计算机行业相关的工作,在加州一般能够获得50美元的时薪;但如果还是坚持做模拟电路,时薪一般在35~40美元。
“中国在上个世纪硬件发展的时候没有跟上节奏,现在已经是软件的时代了。
对美国的学术界来说,芯片已经属于夕阳产业,即便中国想跟上步伐,送出很多学生去美国学技术,但这些技术要么被大公司垄断,要么已经没有科研价值。学生只能转专业去学计算机。”这名学生感叹道。
事实上,在互联网的大潮下,对传统的硬件行业失去兴趣的,不仅仅是美国学术界。
4月18日晚,在中科院举行的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上,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李浥东就表示,不少学生在联系他时,大多表达了对于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方向的兴趣,对于硬件等底层技术,已经鲜少有人问津。
“学生的预期和市场的情况息息相关,不同专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太大了,等到现在开发的芯片用完了,未来10年以后,我们的芯片靠谁开发?未来想赶超美国,赶都赶不上了。” 李浥东说。
在这样的背景下,后来的厂商想要布局芯片行业,首先要面对的就是人才方面的缺口。
芯片行业的投入和产出在短期内不成比例一事,未涉世的学生能看到,企业的管理者们更能够看到。对于他们而言,除了找不到合适的人才之外,投资芯片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收益是可以预期的吗?
根据AI财经社的报道,多年之前,中兴和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共同建立了中兴集成电路,在全亚洲最先开始了3G手机基带芯片研发;但由于公司不鼓励试错,公司掌舵人侯为贵最终选择放弃。
另一边,华为则是成功地研发出了海思芯片,从而最终部分摆脱了来自美国上游企业的掌控。
在日前举行的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的发言也多少有些劫后余生的意味。他说:”有些事情不是以华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然没法左右,还不如不去理它,这样华为有更多精力和时间来服务好跟华为合作的客户;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打造更好的产品,去满足客户的需求。”
即便是华为这样的未上市公司,在部分业务收入出现放缓的时候,依然不免受到外界的质疑,遑论财务数据公开透明的上市企业中兴。技术巨头们在发展芯片时,犹然举步维艰,对于那些已经错过了硬件红利期的企业来说,再想发展芯片业务,可能更加是天方夜谭。
正如中兴的命运一样,芯片行业在国内的发展前景同样不取决于个体的努力。“国家一定要强有力地支持自己做的芯片,让很多地方去使用,使用过程当中不断地完善和提高;不用,永远不会成熟。”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计算机学会名誉理事长李国杰如是说。
换言之,想要使得国内的芯片产业获得真正的进步,光靠“市场价值”已经不够了,国家无疑需要在各个环节做得更多。
还是那句话: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我国拥有越来越多的核心高科技技术,那么在全球化中影响也将会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