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电脑文件11条妙招
1. 最快捷的方法不是整理文件,而是正确给文件和文件夹命名。
现在操作系统的搜索功能强大,只要你正确命名了你的文件和文件夹,很容易找到相应文件。
2. 用“3W1X”原则命名文件,便于以后的搜索。
举个例子来说,“营销计划.doc”就不好,“20200630-销售部营销计划-客户A-V3”更有利于搜索。
“3W”分别指:When时间——20200630;Work事项——销售部营销计划;Who主体——客户A。
“1X”是指:X备注——第三版。
3. 不要使用无意义的文件名。比如asd238.doc;也不要用缩写,比如gkd.xls。
就算当时你知道什么意思,但是一个月之后,你就完全忘掉了。
4. 如果同一个文件,你需要修改多个版本,给你一个参考模板:在文件名前面加上修改人,在后面加上版本号。
比如:“【李三】2020工作汇报V4”,意思就是《2020工作汇报》第4个版本,由邹小强最后修改。
5. 为了工作更方便,还是建议你花时间把文件重新分类到不同文件夹里。
如果你常做项目,可以按项目分,比如:A项目、B项目、C项目。经常处理数据资料的话,可以按时间分,比如2019、2020、2021。
像销售这种经常接触不同客户的,可以按客户分。自用电脑,可以按类型分,比如:照片、文档、视频。
当然,这些分类可以嵌套使用,例如名为“A项目”的文件夹,可能就包含名为“2019”“2020”和“2021”的子文件夹。
6. 不要建立太多的文件夹,遵循“57原则”:同级最多7个文件夹,最多5层。
1956年,美国认知心理学家乔治·A·米勒注意到年轻人的记忆广度大约为7个单位,超过了就容易忘,所以同级7个文件夹你会有一目了然的掌控感。
至于5层是因为我们上面说了项目、时间、类型、客户等4种分类方式,全部嵌套使用一遍,5层也就足够了。
7. 桌面文件按照四象限进行管理。
具体做法是在桌面划分四个象限(区域),分别定义为“收集篮”“处理中”“已结束”“已归档”,我们甚至可以自己设计一个四象限的桌面背景。
8. 第一次就把文件保存到正确的位置。
不要先随便保存一下,随便起个名字,想着以后再修改,这种情况,通常都没有“以后”。
9. 每星期整理一次文件夹。
可以在每周五下班前,用15分钟的时间整理桌面文件,按照规则归类到不同的文件夹,删除不需要的文件,确保电脑文件夹就像你的桌面一样整洁。别觉得这浪费时间,这其实是为你日后省了大量的时间。
10. 给重要文件做好备份。
可以选择同步到网盘,每周同步一次,也可以选择备份到移动硬盘,每月备份一次。总之,别给自己挖坑,不然,等到文件丢失的时候,只能欲哭无泪了。
11. 提醒一点,如果你是Windows操作系统,不要把重要文件放C盘里,如果你是Mac系统,不要把重要文件放系统文件夹下。
因为一旦操作系统有问题,很可能会格式化系统,造成文件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