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账单、网易听歌报告刷屏:大数据面前没有隐私
2018年刚开始,网易云音乐和支付宝发布的年度报告就让我们再一次发现:网络时代,App才是最懂你的人。
网易云音乐的听歌报告中,列举了用户去年一年里,最爱听的歌、最喜欢的歌手,甚至哪天半夜不睡觉,还沉浸在某首歌里,即使你自己完全没有印象,但听歌报告提醒你,它全都记得。
正如同听歌报告中的文案一样:
2017,还是网易云音乐最懂你。
简直无法反驳。
在惊叹、回味和自恋等多种心态的共同作用下,这份“听歌报告”很容易就在朋友圈刮起旋风。
随后,支付宝也推出了一年一度的账单。
除了列举全年各项开销外,账单还转变作风,以促进移动支付、低碳排放、公益等噱头,让用户感到自己使用支付宝就是在为祖国和社会发展做贡献,这个格局确实比去年高一筹。
但是,细心人也发现了,支付宝还在账单中偷偷加入了《芝麻服务协议》,并默认同意。
这份《协议》夹带在账单中间,由于没有实质性内容,快速浏览时很容易快速划过去,而这样一个动作就等同于默认该服务。
岳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岳屾山在微博中称:
这个账单的查看和《芝麻服务协议》没有关联性,所以你选择取消同意,依然能够看到年度账单。但如果你没注意到,就会直接同意这个协议,允许支付宝收集你的信息包括在第三方保存的信息。
而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有选择权,而不是商家替消费者选择。根据《互联网交易管理办法》的规定,经营者应当采用显著的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
蚂蚁金服当晚就发布声明称做错了,声明表示:
本来是希望充分尊重用户的知情权,让用户知道,只有在自己同意的情况下,支付宝年度账单才可以展示他的信用免押内容,初衷没错但用错了方式,愚蠢至极。
声明的认错态度固然可嘉,但这一行为却的确欠妥当,在如今隐私泄露泛滥的年代里,用户最痛恨这类投机巧取用户隐私的行为,倘若这种行为发生在支付宝这样掌握财权的大公司身上,更是难免令用户感到失望。
除去这种行为不说不说,所谓账单、报告,不论言辞多么温柔、情怀多么温暖,其本身就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宣布——大数据技术让我比你更懂你自己。
而这种大数据,一方面是在彰显商家的技术实力——毕竟大数据目前是炙手可热的兵家必争之地;另一方面,这种大数据来源于用户本身,它本身何尝不是用户隐私的一部分呢?
倘若这种数据本应归属于用户自己,用户是否有权不允许商家将数据留存于服务器?商家是否理应为用户提供该项选择?
当然,目前的市场现状离我们所期待的还太遥远,多数时候,用户需要使用App却又担心隐私数据时,只能暗地里祈祷自己的数据不要被挪作他用,除此外别无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