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原理——因特网的路由选择协议
1. 内部网关协议RIP
(1)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个基于距离向量的分布式路由选择协议。
(2) 距离:到目的网络所经过的路由器数加1,“距离”也称为“跳数”(hop count)。
(3) RIP允许一个通路最多只能包含15个路由器(发送主机自身也算一个) 。因此“距离”的最大值为16时即相当于不可达。可见RIP只适用于小型互连网。
(4)RIP不能在两个网络之间同时使用多条路由。RIP选择一个具有最少路由器的路由,即使还存在另一条高速(低时延)但路由器较多的路由。
(5) RIP的工作原理如下:
- 每个路由器每隔30秒向相邻路由器广播自己的路由表。所谓相邻路由器就是连接在同一个网络上的路由器。
- 路由表中最主要的信息就是3项:某网络号,到该网络的距离,以及应经过的下一站。
- 在30秒内收到所有相邻路由器的路由表后,在根据相邻路由表相连的网络的信息更新自己的路由表。
RIP协议的缺点: - RIP限制了网络的规模,它能使用的最大距离为15(不可达为16)。
- 路由器之间交换的完整路由信息开销太大。
- “坏消息传播得慢”,使许多更新过程的收敛时间过长。
2. 内部网关协议OSPF
- 开放最短通路优先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十分复杂。
- 使用了Dijkstra提出的最短通路算法
- OSPFv2已成为因特网的正式标准
- 它是一种分布式的链路状态协议(1ink state protocol),而不是像RIP那样的距离向量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