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CSE园区-SNMP及日志管理
PS:本篇仅挑选作者认为重要的模块,并不全面仅供复习参考,具体请自行查阅相关书籍。设有H3CNE-H3CTE学习博客专栏,敬请关注。
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自动化网络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
SNMP协议提供了一种从网络设备中收集网络管理信息的方法,也为设备向网络管理工作站报告问题和错误提供了一种方法。
网络管理关键功能:
OSI定义的网络管理关键功能:
故障管理
计费管理
配置管理
性能管理
安全管理
网络管理面临的挑战与SNMP:
网络管理面临的挑战:
网络规模越来越大
网络设备越来越多样性
自动化管理成为网络管理的基本需求
SNMP提供了一种对多供应商、可协同操作的网络管理工具,成为应用广泛的IP网络管理协议。
SNMP协议实现简单,适合IP网络管理要求
SNMP能够花费最少的人力、设备、资金提供更智能的网络管理服务
SNMP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SNMP基本架构:
1.网络管理站(NMS)
2.代理器(Agent)
3.SNMP协议
4.管理信息库( MIB )
网络管理站-------------------IP网络---------------------网管代理(其上有MIB)
安装了网管软件的服务器 被管理的网络设备上的进程
<--------------------SNMP协议消息------------------------->
华三的网管软件就叫IMC(智能管理中心)
MIB:管理信息库
1. MIB是一个被管理对象的集合
2. 定义被管理对象的一系列的属性
3. MIB通过SMI进行组织和定义
每个节点都是一个对象
SNMP版本:
常用的SNMP有三个版本
SNMPv1: RFC 1157定义
SNMPv2c: RFC 1901~RFC1908定义
SNMPv3:RFC3411~RFC3418定义
目前正式SNMP标准版本为SNMPv3
SNMP团体:
SNMPv1使用团体来进行安全机制管理
团体是由Agent和若干个网络管理站应用程序组成
每个团体通过团体名即一个字符串来区别
团体名实际上是一个相关权限的密码
可以访问哪些节点
访问的类型(读/设置)
VBList:变量列表
SNMPv1的不足:
1.SNMPv1的所有操作都是原子性的,效率低(比如在一个Get消息获取10个值,有任意一个失败,则管理站认为所有都获取失败)
2.SNMPv1的错误状态有限
3.不支持NMS到NMS之间的通信
4.SNMPv1的Trap报文格式存在缺陷
5.SNMPv1安全性较弱
SNMPv2c vs SNMPv1:
SNMPv2c也是基于团体名的安全机制
SNMPv2c请求报文和响应报文格式与SNMPv1一致
SNMPv2c相对SNMPv1改进
1.除了Set操作是原子性的,其他操作都是非原子性的;
2.增加了GetBulk操作(等价于连续发了N个Get-Next-Request消息),操作效率更高;
3.具有更丰富的错误状态和错误码;
4.支持更丰富的数据类型
5.Trap报文格式与其他操作类型的报文格式进行了统一。
SNMPv1和SNMPv2c的安全性挑战:
SNMPv1和SNMPv2c安全性
基于团体名(community name)的有限的安全机制
团体名是明文传输,入侵者很容易通过抓包工具来获取
报文不支持加密
限制了SNMP在非完全信任的网络中的使用
SNMPv3在继承了SNMPv2c的基础上,提供
认证、加密、访问控制
SNMP所有节点都叫实体,实体运行不同的SNMP程序区分出管理站点和代理
安全子系统提供USM模型
访问控制子系统提供VACM模型
配置:
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