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戈君离开B站,聊聊技术人如何面对期权不踩坑
编辑丨张晓楠
B 站是否因为不重视技术、不是一家技术驱动型公司而不兑现期权?
今天技术圈最热的话题之一,可能就是知乎上这一条了:如何看待 b 站技术戈君离职?有消息表明:疑似因期权到期 B 站不做兑现,戈君离开 B 站。虽然 InfoQ 第一时间向当事人求证事实和更多细节,但是囿于不太方便,戈君拒绝了我们的采访请求。
戈君此前在百度工作 8 年,是 brpc 作者,2018 年加入 B 站,在圈内被封为“技术大神”。对于此次他从 B 站离职,网友们的讨论焦点集中于 B 站是否因为不重视技术、不是一家技术驱动型公司而不向戈君兑现期权。
无独有偶,就在几天前,前饿了么技术产品总监,曾在贝壳找房、饿了么、1 号店任职的程军,在其个人公众号发表了一篇题为《为什么我放弃近千万期权离开贝壳找房?》的文章,也提到他本人和团队因为期权“被作废”跟贝壳找房发生的纠纷。
然而到现在还有一个问题是无解的——我离职了也就算了,但是好几位小伙伴去了贝壳其他公司期权作废了。
德鲁克不是说:管理的本质是激发人的善意吗?(德鲁克第 3 次出镜)
为此,我从开始还包括后面离职后,找老领导和公司的 HR 多次沟通,得到的回复是公司就是这么规定的。
让我们再把目光放远,技术圈大牛因为期权问题跟老东家发生纠纷的,并不是个案,这里咱们就不一一历数了。不过就期权问题,我们还是引用极客时间《白话法律 42 讲》专栏作者,京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资深律师周甲德在其专栏里的一讲:期权的“前世今生”,给大家做个普及。毕竟现在重视技术的公司越来越多,技术人获得期权也愈发普遍。如果我们对期权有更多了解,对期权有一个合理的预期,可能也可以少些纠纷。
1 期权是获得股权的一种书面承诺
“期权”,字面上可以理解为,你所期待的未来可能实现的某种权利。在一家公司里,你最期待的权利是什么呢?自然是股权。所以,期权,本质上是由公司或创始人书面承诺,在达成某项成就或者符合其他条件时,给某人一定比例的股权,让其可以成为公司的股东。
期权的持有者,一般都是公司培养的核心员工,或是在业界有一定资源的管理人员。核心员工获得股权的方式通常有两种,取决于最初的约定。一种是无偿得到股权;另一种是按协议约定的价格购买股权,当然,这个价格会远远低于市场价格。
其实除了上面这两种人才问题,还有一种情况,介于两者之间,可能也是我们很熟悉的一种模式。有些员工会选择去创业公司拿更低的工资,比如在其他大公司的工资是每月 6 万,而作为创业公司核心成员,只拿 3 万的月薪。这些人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为了等待公司发展壮大,一旦条件成熟,就能转为股东,拿到股权。这样的附属条件,其实也是一种期权。
目前,期权协议常见的行权期限是 4 年或 5 年,实现方式通常为分期行权,具体主要有这么两种方式。
一种是“一年一变更”,每满一年,按约定条件,把期权按比例转为股权。比如说约定了五年期限,而工作每满一年,你就可以把期权总额的 20% 转为股权,成为股东。满五年后,期权就全部转为股权了。
一种是“两年一变更”,前两年按比例转换一次股权,剩下的满年限后再一次性全转完。
不同于股权,股权是要写入公司章程,在法律上有明确地位的。期权协议,是双方自愿达成的合同,所以相对应的权利义务,都是提前约定好,白纸黑字记录下来的。
2 几种常见的“期权离职”约定
既然是合同,那么“期转股”的条件,自然可以由双方协商来确定。只是在实际操作中,期权协议一般都是格式合同。公司会提前公示期权条件,面向所有核心员工,并且统一适用。员工很难通过谈判来更改条件。
不过,按照目前情况来看,公司推出期权的目的就是想留住人才,而市场竞争又这么激烈,想要留人,肯定得拿出足够丰厚的条件来打动人心。所以,大多数公司的期权行权条件还是比较厚道的。
这里,我也总结了几种常见的“期权离职”约定。
第一,公司无偿收回。这种情况,通常是因为员工严重违反了公司的规章制度,损害了公司利益,也就是协议里约定的“对不起”公司的事儿,那么,按照约定,期权就会被公司无偿收回。比如说,有些地方会约定,如果你不满某个年限就离职,离职时公司就将无偿收回股权,并且以后也不会再给。
第二,公司以极低的价格收回。这种情况一般也是为了防止违约违规的行为。如果达不到某种条件,公司可能会按照创始人入资时的价格,或者其他极低的价格来收回。
第三,公司按照签协议时约定的价格收回。采用这种方式的相对比较少,毕竟和创业公司同甘共苦,等着公司发展壮大,想要行权、离职时,却只能按照签协议时约定的价格被公司收回。
第四,公司按照离职时的市场价收回。这种方式目前采用比较多,只要你符合期权的变现条件,一般会以上一轮融资价格为基数,乘以一个折扣,然后算出对应的股权价格,也是比较公允厚道的一个价格。
3 要想避免期权纠纷,当初签字要慎重
员工提前走人,肥肉在嘴边还没真正吞下去,确实是个比较尴尬的局面。这种情况下,公司和员工都有各自的委屈,也常常会使双方陷入僵局。
站在员工的角度来说,能拿期权的也不是一般人,加入这家公司,可能就是冲着上市来的。你拿着低于自己市价的工资,辛苦付出好几年,却因为身体或者家庭等原因必须离职。如果最后在钱上也是一无所得,心里能好受吗?
但站在公司的角度,说好的工作年限,现在还没到人就跳槽了,或是各种理由要离开了,公司的业务怎么办呢?对公司来说,这何尝不是一种背叛,也是经济和精神的双重打击。出现这种局面能怎么办?自然只能挽回一点是一点了。
所以,还是我们总说的,签字要慎重。签了某个协议,尤其像期权协议这类与金钱利益挂钩的协议,更应该尽量遵守约定,不要在未来某天,拿协议之外的各种理由来说事儿,既伤感情也伤钱啊!
你对戈君离开 B 站一事如何看?
有道无术,术可成;有术无道,止于术
欢迎大家关注Java之道公众号
好文章,我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