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复习(一)概述
分类:
文章
•
2025-05-24 10:28:04
一、计算机网络概述
1.定义
- 计算机网络主要是由一些通用的、可编程的硬件互联而成,而这些硬件并非专门用来实现莫一特定目的(例如,传送数据或视频信号)这些可编程的硬件能够用来传送多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并能支持广泛的和日益增长的应用。
2.特点:
- 连通性(Connectivi)共享(Sharing)
二、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1.按照网络覆盖范围分类
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
- 几十~几千km,跨越不同的国家
- 广域网是单个的网络,它使用节点交换机连接个主机而不是用路由器连接各网络。
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
2.按照网络拓扑结构分类
总线型、环型、星型、树型、网状

3.按照网络的使用范围
公用网(public network)
- 电信公司的网络,个人缴费即可使用,如:电信网,联通网,广电网等。
专用网(private network)
- 为某个单位或部门的工作需要建立起来的网络,仅供单位内部使用。
- 如:校园网,企业网(铁路通信网,电力通信网,公安交通网)等。
三、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1.速率
- 即数据率(data rate)或数据的传送速率,或比特率(bit rate)。 是计算网络中最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
- 单位:bit/s(b/s\bps)、或Kbit/s、Mbit/s、Gbit/s等。
- K=103、M=106、G=109
- 速率往往是指额定速率或标称速率,并非实际运行速率。
2.带宽
- 第一种含义: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即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单位是赫兹(Hz).
- 第二种含义: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单位是b/s(bps).
3.吞吐量
- 吞吐量(through put)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
- 吞吐量受网络的带宽或网络的额定速率的限制。
4.时延
- 时延:指数据从网络(或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
处理时延
- 主机或路由器在收到分组时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处理;
- 差错检测、决定分组输出链路。
排队时延
- 分组在链路上等待传输的排队时间
- 长度:取决于嫌弃到达正在排队向链路传输的分组数量。
发送时延
- 将分组的所有比特推向链路所需时间
- 公式:发送时延=L:分组长度(bit) / R:链路传输速率(bps)
传播时延
- 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距离需要花费的时间
- 公式:传播时延 = d:信道长度(m) / s:2*108m/s ~ 3*108m/s
总时延=处理时延 + 排队时延 + 发送时延 + 传播时延
5.时延的带宽积
- 时延带宽积 = 传播时延 * 带宽
- 链路的时延带宽积又称为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四、计算机网络的体系
协议与层次划分
1.网络协议
- 简称协议,是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 三个组成要素
- 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 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反应。
- 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2.网络使用分层的方式组织体系结构
OSI参考模型

TCP/IP参考模型

- 协议数据单元(PDU):网络体系结构中,对等层之间之间交换的信息报文 对等层
对等层通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