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让自己配得上想要的东西
巴菲特说他一生遇人无数,从来没有遇到过像查理这样的人。
94岁的查理·芒格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是沃伦·巴菲特的黄金搭档,伯克夏·哈撒韦公司的副主席,芒格的头脑是原创性的,从来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束缚,也没有任何教条。
他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充满智慧的真知灼见,在2007年的南加州大学毕业演讲中得到充分。
芒格将会用他自己的话来告诉你:获取普世的智慧,并相应地调整你的行为。即使你的特立独行让你在人群中不受欢迎……那就随他们去吧。
芒格在南加州大学法学院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作者:查理·芒格
我已经把今天演讲的几个要点写了下来,下面就来介绍那些对我来说最有用的道理和态度。我并不认为它们对每个人而言都是完美的,但我认为它们之中有许多具有普遍价值,也有许多是“屡试不爽”的道理。
是哪些重要的道理帮助了我呢?
我非常幸运,很小的时候就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样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你自己配得上它。这是一个十分简单的道理,是黄金法则。你们要学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我看来,无论是对律师还是对其他人来说,这都是他们最应该有的精神。总的来说,拥有这种精神的人在生活中能够赢得许多东西,他们赢得的不止是金钱和名誉。还赢得尊敬,理所当然地赢得与他们打交道的人的信任。能够赢得别人的信任是非常快乐的事情。
有的时候你们会发现有些彻头彻尾的恶棍死的时候既富裕又有名,但是周围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他们死有余辜。如果教堂里满是参加葬礼的人,其中大多数人去那里是为了庆祝这个小子终于死了。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有一个这样的混蛋死掉了,神父说:“有人愿意站出来,对死者说点好话吗?”没有人站出来,好长时间没有人站出来,最后有个人站了出来,他说:“好吧,他的兄弟更糟糕。”(听众大笑)。
这不是你们想要得到的下场,以这样的葬礼告终的生活,不是你们想要的生活。
我很小就明白的第二个道理是,正确的爱应该以仰慕为基础,我们应该去爱那些对我们有教育意义的先贤。我懂得这个道理且一辈子都在实践它。萨默赛特·毛姆(Somerset Maugham)在他的小说《人性的枷锁》中描绘的爱是一种病态的爱,那是一种病,如果你们发现自己有这种病,应该赶快把它治好。
另外一个道理——这个道理可能会让你们想起孔子——是的,获得智慧是一种道德责任,它不仅仅是为了让你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有一个相关的道理非常重要,那就是你们必须坚持终身学习。如果不终身学习,你们将不会取得很高的成就。光靠已有的知识,你们在生活中走不了多远。离开这里以后,你们还得继续学习,这样才能在生活中走得更远。
还有就是,一定要非常勤奋才行。
另外一个你们要应付的问题是,你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遭到沉重的打击,不公平的打击。有些人能挺过去,有些人不能。
我认为爱比克泰德的态度能够引导人们作出正确的反应。他认为生活中的每一次不幸,无论多么倒霉,都是一个锻炼的机会。他认为每一次不幸都是吸取教训的良机。人们不应该在自怜中沉沦,而是应该利用每次打击来提高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