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标记阶段--引用计数算法、可达性分析算法
前言:
对象存活判断
在垃圾回收之前,首先需要区分出内存中哪些是存活对象,哪些是已经死亡的对象。只有对死亡对象的标记才会被GC释放空间,因此这个过程可以称为垃圾标记阶段。
简单来说,当一个对象已经不再被任何的存活对象继续引用时,就可以宣判为已经死亡。
判断对象的存活一般有两种方式:引用计数算法 和 可达性分析算法。
一、引用计数算法(Java未使用)
1、原理:
引用计数算法,对每个对象保存一个整型的引用计数器属性。用于记录对象被引用的情况。
对于一个对象A,只要有任何一个对象引用了A,则A的引用计数器就 + 1;当引用失败时,引用计数器就 - 1。只要A的引用计数器的值为0,即表示对象A不可能再使用,可进行回收。
2、优点:实现简单、垃圾对象便于辨识;判定效率高,回收没有延迟性(为零就可以及时收集)。
3、缺点:
(1)它需要单独的字段存储计数器,这样增加了存储空间的开销;
(2)每次赋值都需要更新计数器,伴随着加法和减法操作,增加了时间开销;
(3)引用计数器有一个严重的问题:无法处理循环引用的情况。这是一条致命的缺陷,导致再Java的垃圾回收器重没有使用这种算法。
4、虽然Java中没有采用引用计数算法,但是Python看到了这一算法的优点。那么Python是怎么解决致命缺点的呢?
(1) 手动解除:就是在合适的时机解除这种不用的循环引用关系。
(2)使用弱引用weakref:weakref是Python提供的标准库,旨在解释循环引用。
二、可达性分析算法(Java使用)
可达性分析也叫根搜索算法、追踪性垃圾收集
1、"GC Roots"根集合:一组必须活跃的引用。
基本思路:
➢可达性分析算法是以根对象集合(GC Roots) 为起始点,按照从上至下的方式
➢使用可达性分析算法后,内存中的存活对象都会被根对象集合直接或间接连接着,搜索所走过的路径称为引用链
➢如果目标对象没有任何引用链相连,则是不可达的,就意味着该对象己经死亡,可以标记为垃圾对象
➢在可达性分析算法中,只有能够被根对象集合直接或者间接连接的对象才是存活对象
2、在Java语言中,GC Roots包括以几类元素:
➢虚拟机栈中引用的对象,比如:各个线程被调用的方法中使用到的参数等。
➢本地方法栈内JNI (通常说的本地方法)引用的对象
➢方法区中类静态属性引用的对象,比如:Java类的引用类型静态变量
➢方法区中常量引用的对象,比如:字符串常量池(string Table)里的引用
➢所有被同步锁synchronized持有的对象Java虚拟机内部的引用
➢Java虚拟机内部的引用,基本数据类型对应的Class对象,一些常驻的异常对象(如:NullPointerException、OutofMemoryError) ,系统类加载器。
记忆小技巧:由于Root 采用栈方式存放变量和指针,所以如果一个指针,它保存了堆内存里面的对象,但是自己又不存放在堆内存里面,那它就是一个Root。
一篇看完可以面试的 JVM垃圾回收(Garbage Collection篇)分享 【图文并茂】推荐
有用点个关注,手留余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