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工作那么久你还没成为高级设计师(下)

前面讲了这么多,算是我自己的一个小思考吧。不管设计的价值如何划分,对于我们这行终究最终还是围绕体验的。最近和一些之前的老同事有交互有设计,一起聊过自己的职业发展这个话题。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UI与交互两个职位除了基础维度区分明显,进阶维度有高度的重合性。万事万物,越是向上发展,越是在关注最根本最核心,最具价值的东西。所以,着力点就越相近,尤其类似于我们这种交互+UI本质上是在解决一件事情“用户体验”,只不过经过职能划分,各自负责其中一部分。但是,不管职责怎么划分,我们共同的目标或者说是价值点,是输出具有价值的优秀的用户体验设计,所以未来不管是UX,UI努力的方向应该是一致的或者说价值放大的过程是具有高度重合性的。我们职业晋升的过程也是设计价值或者说自我价值放大的过程,是越来越深入的洞悉源头,从而更好的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过程。互联网设计师虽然是产品的刚需,是职能岗。但是,要真正实现我们的价值,我们的追求的核心,应该是要用设计去解决业务问题,业务变现 ( 或者说业务产生的价值 ) 才是设计师的真正价值。基于这些认识,我们会发现当设计师达到某一程度时,拥有所谓全链路设计能力,或者说用户体验设计师的设计能力才能更好的进行有价值的体验输出,从而发挥我们更大的价值。


很多都知道小野二郎,全球最年长的米其林三星寿司大厨。如果大家看过《寿司之神》这部纪录片,应该知道他的伟大之处在于,把一件大家觉得已经很成熟没有什么上升空间的食物寿司带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我想他的成功就在于对于吃寿司这个体验设计每个细节的渴求,比如他都是亲自去挑选每日的食材,知道什么样的食材是符合自己要求的,对于寿司制作的每个环节苛刻的要求,对于上菜顺序时间的设计,对于顾客座位的摆放的设计等等。从食材、制作到入口瞬间,每个步骤都经过缜密计算,这些才成就了寿司之神,这就是日本的职人精神。从中我们也能看出,想要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你需要具有对于全流程把控的能力,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更好的了解和把控你的作品。
结合前面所讲的一大堆,我个人觉得不管是交互还是UI设计师,更高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具有全链路设计能力的用户体验设计师(UXD)。


用户体验设计师/UXD
具有全链路设计能力的UXD设计师应该是一名互联网设计师所应该追求的理想状态,价值最大化的状态。这几年,UX的概念在国内外提得越来越多,行业对于有全局观的综合性设计人才的需求也更多了,国外设计教育也开始注重学生相关能力的培养。目前在硅谷具有UXD能力的设计师的需求非常高,很多例如facebook,Twitter,Google都在招聘具有UXD能力的设计师。
真正的UXD设计师应该具备的能力:
基本功过硬,要成为UXD设计师,我们需要先修炼作为美工的设计基本功,而后是作为UI设计师的对于体验输出各阶段细分阶段的锻炼积累,最后才是融合各项技能成为一名UXD。
强调UX综合能力的同时,也要平衡专业精深的发展。
UXD设计师应该是一种能力融合的状态。
UXD是设计师是设计师的一个阶段,是能力、经验、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的产物,是设计师的更高维度。
UXD设计师的核心能力依旧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目的依旧是输出优秀的解决方案,用设计增值产品。
成为一名合格的UXD需要我们的综合能力:
你可能需要懂一些开发逻辑,这样你才能判断你的方法在现有情况下的可行性,以及实现成本。你需要很好的融合交互+视觉的能力,因为这样能力关系到你解决问题能力的根本。
你可能需要懂一些用研知识,因为这样你才能更加了解你的用户,为自己的方法输出提供更多的依据。
保持学习,跟上这个时代,以便可以应对变革所带来的不同场景下的设计问题。

这里简单总结了一下,UXD的价值进阶模式: 

为什么工作那么久你还没成为高级设计师(下)

这个模型很简单,就是简单归纳了一下不同阶段的UXD设计师所应该追求的什么。供大家勇于和参考理解这个职业。
基础价值:对产品有分析判断的能力以及敏锐的嗅觉,设计体系化理论化;专业化的输出与对接,孕育方法论,保持学习。( 考验的是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也是基本功 )
高级价值:具有战略前瞻性(对产品未来有一定预判,可以很好的应对各种新技术背景下的体验设计如AR VR,对于整体产品体验设计的规划与把控,比如可扩展性,迭代成本,不同平台的体验延伸等),要关注全流程,能力融合迸发创新;为产品思考,为用户体验的更多可能思考,设计工具,合作模式的创新(像工具比如阿里的鲁班系统,合作模式:airbnb的国际化语言设计系统等等)引领团队。
最高层次:通过自身积累,思考与探索,能够引领行业变革定义行业新标准,输出价值观。
UXD能力范围更广,这一定会更加激发优秀设计师无可替代的能力,成为我们设计师向上发展的核心竞争力。UXD的能力构成,目的是为了迸发出更高的设计价值。所以,核心目标依旧是输出优秀的解决方案并将之推动落地,很多时候对于我们而言只有做出落地的东西,才真正具有价值。在此基础上发挥计划执行能力,经验总结能力,以及学习保持对行业的探索力和分享能力,这应该是一名合格UXD设计师的基本状态。


总结
不管任何时候,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我想我们都不要忘记我们自己的初衷。要驱动自己不断的去深入理解我们这个行业:先做到深度,而后才是广度,不要浮于表面。比如:在新的技术,新的设计理念出现的时候,我们需要知道为什么,能包装成什么,而不是只是接受一个结论,一种想象。就像大家现在总爱提的扁平化,有多少人仅仅只是把它当成一种风格?又有多少人能够说清楚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时候扁平化的风格来了?为什么Google后来又提出了Material Design,Apple,facebook,Airbnb又搞出了一度被国内设计圈嘲笑的硅谷风格?他们在为什么努力?他们一定不是为了瞎折腾,刷存在感或者被大家嘲笑。我想我们如果爱这个行业就应该保持一颗谦逊、学习、努力及敬畏的心态吧。很多时候,大家在纠结于不同时代好设计的标准,或者说这个行业的标准是什么。其实如果你足够深入理解,你会发现很多设计大师们不管他们当时在设计什么领域或处于什么时代,他们提出的的标准,至今依然是适用的标准比如:博朗的: 迪特·拉姆斯,提出的设计十戒,换做当下互联网设计行业可以被解读为:伴随技术、科技的发展,设计可以有更多的可能性,所以跟上你的时代。不仅指功能上,还有心理和审美方面,设计师应该专注于让产品更加实用。美是产品可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心设计的产品才值得每天相处。是基础。清晰地表达产品的结构、功能及使用方法,也就是拥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品是让我们使用的工具,而不是只当做装饰、艺术品。设计产品的过程中必须清楚知道它的定位,抓到功能、以及装饰之间的平衡,并且要留下使用者的想像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定义产品。
诚实:忠实地传达功能,而不是企图显得更高级更奢华,更不要让你的用户感受到欺骗。
耐久:经典比时尚更持久。(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细枝末节都深思熟虑,这是对用户的尊重,更是对于设计的尊重。
节能的,可复用的,高效的,低成本的……
尽少的设计:至纯至简,要更少设计但却要更好。越是精巧的设计越能让设计回归产品的本质。


最后的和大家分享一句话:
我特别喜欢狄更斯,在双城记里面的这段话,因为觉得它特别适合用来形容作为设计师的我们,现在面对的这个时代: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在我们的时代,我们赶上了互联网时代,走过了PC,也迎接了移动互联网的大潮。看到了阿尔法狗战胜了人类顶尖的棋手。看到了特斯拉将自动驾驶变得不再那么遥不可及。对于我们这些从业者来说这些应该是幸福的吧?因为我们正处于一个变革的时代,一个我们这个行业的人可以改变世界的时代。但是这个时代对于我们而言同样也是残酷的,想想阿里的鲁班系统,想想Airbnb的Lottie&Bodymovin(拉儿地),还有Sketch各种神奇的插件。越来越多重复的,低价值的工作可以被替代或者可以用其他方式做得更好。这个行业越来越考验着我们的核心能力。变化实在太快,作为从业者我们必须不断的学习,丰富针对这个职业的核心能力与素养。才能跟上这个时代,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继续输出我们的设计价值去或多或少的改变这个世界,这真的是一件很cool的事情。所以:希望各位看官,看了我这些乱七八糟的文字后,都能记住自己曾经的梦想遇见更好的自己。能够因为热爱而足够珍视自己目前从事的这份职业。只要你愿意,未来的空间真的足够广阔,只要我们不停下我们的脚步。希望大家都能越来越深入理解我们这个行业,也了解我们自己,可以把那些不管我们看到的,听到的还是学到的理论也好,经验也好转化为我们能够落地核心能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本文来自优设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