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学习笔记——01章.计算机网络概述(1.1~1.6)
(笔记内容为个人学习韩立刚老师计网课程整理所得,仅用于个人学习;)
一、介绍
>学习路线图
>以数据库管理员为例
>章节安排(谢希仁版计网教材)
二、概述
>第一章目录
>1.1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作用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的作用
连通性:彼此连通,交换信息;
共享:信息共享,软硬件共享(如远程操作计算机,使用另一台计算机连接的打印机);
>1.2因特网概述
>网络、互联网、因特网
网络:计算机通过集线器或者交换机组建一个局域网,称之为网络;其中网络设备和计算机都称之为节点,网线叫做链路,一般来说不超过100米;
互联网:多个网络之间通过路由器进行连接,组成互联网(路由器同时也能跟广域网进行连接);
因特网:全球最大的一个互联网;
简单来说
>互联网发展阶段
1st
1969年:起源于美国国防部,分组交换网络;
1975年:将分组交换网络相互连接,形成了互联网;
1983年:TCP/IP协议成为互联网标准协议,仍用于政府内部未开放使用,所以说很多安全问题(如arp欺骗)TCP/IP协议都未考虑,通常来说Internet起源于1983年;
2nd
1985年:三级结构网络,依次为校园网/企业网、地区网、主干网,1993年主干网带宽45M,足见当时网速低;
3rd
1993年:美国政府不再负责,交给公司运营,这些分层级的公司就叫做ISP(Internet服务提供商,类似中国联通,移动,电信);
IP地址并不是随机分配,而是因特网管理机构统一分配地址;给出一个IP地址,就可以查到对应的地区以及服务提供商;
如百度百度的IP:
>多层ISP结构
多层ISP,在选择部署服务器时的位置考虑,如果是像全球提供服务的网站,就最好放在第一层ISP上;放在本地ISP的服务器,本地访问速度就相对较快,其他地区访问速度较慢;
>中国互联网
>双线机房
“地球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南极到北极,而是网通到电信的距离”
双线机房解决这一问题,无需跨运营商进行访问,不同ISP都可以快速访问;
>因特网标准化
整个Internet需要众多的网络设备进行连接,还有TCP/IP协议;这些设备和协议不是一家公司来生产的,需要一个标准来制造和研发,这个标准就是因特网协会来定义标准;
1.3因特网的组成
>因特网的组成
核心部分:能够让计算机进行通信的网络,统称为核心部分;
边缘部分:接到因特网的计算机,都算作边缘部分;
>边缘部分的通信方式
c/s 方式:
对等方式/P2P
下载举例对比两种通信方式:
服务器客户端的方式下载:同等服务器,接入的客户端越多,服务器会产生带宽压力,下载的速度也会越慢;
p2p下载:每一个下载的主机,既可以是客户机,又可以是服务器,下载的时候可以从多个源下载同一个文件,下载的越多,源头越多,越快。比如从C上下载一个500M的文件,D已经下载了200M,如果此时F想从C上下载该文件,那么F就可以直接从D上去下载,当F下载到100M时,如果此时E想下载C的该文件,可以从F上进行下载;
>数据交换的方式
计算机网络是通过分组交换进行的;
>电路交换
交换机,当两台电话,比如A、B需要通信,就将它们连接起来,通话之后释放连接;
面向连接的过程
多个电话交换机,比如北京拨上海
适用场景:
>报文交换
报文交换的报文,也要添加地址,但是不进行分组,整个报文一次传走;
>分组交换技术
分组交换过程:
例如发送端计算机中,有一个20M的word文档需要发送,这份完整的文件,就叫一个报文;
发送时太大,将报文成多段进行发送,每一段都要写上目标地址、源地址、分组顺序;
准备好分组之后,分组发送;
接收端收到分组后,去掉首部,拼接数据成为完整文件;
>分组的转发
这样从h1到h5走的就不一定是同一条路径,选择最佳的路径,不需要建立连接,不存在占线的现象;
>路由器具有存储和转发的功能
>分组交换的优缺点总结
>三种交换进行比较
1.4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1.5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分类方式
新的理解:不单单从网络覆盖范围上进行理解广域网和局域网,应用了广域网技术称之为广域网,应用了局域网技术称之为局域网;
局域网:自己购买设备,自己维护,带宽固定,100M,1000M,距离100米以内;
广域网:花钱买服务;花钱买带宽;
1.6网络的性能
>性能指标
区分:
速率是一个发送端一个接收端,信道之间的;
吞吐量是指所有的信道的总和;
>非性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