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的一点思考

关于读书的一点思考

经常被整理电子书架搞得焦头烂额,想要所有的电子书都在一个平台上能够找到,追求已读、未读的完美记录……

其实这些只是人性中的弱点所导致,对读书来说毫无用处。追求已读的记录,其实是为了追求读书数量,但这就像代码量 !== 代码写得好一样,数量多不等于读得对。

根本不用分什么已读、未读。好书自然会记住,进行反复阅读。已读、未读反倒是读书时自己给自己上的枷锁。

电子书书架整理也是如此。整理来整理去,其作用不过是给自己心理上找个安慰。对读书来说没有任何作用,反倒成了自己的桎梏。

好书整理出来,做好笔记,深入思考就够了。其他书就像罗胖说的逛街一样,哪个吸引自己就去读哪个,像家常便饭一样去读书,不能刻意追求读完一本书非得领略到极大的智慧,毕竟好书对于整个书海来说只是沧海一粟。不是列出一个长长的书单,计划着读完这些书。现实可能是,列书单的时候自己都会觉得读不完。

不过问题是,好书很多时候不能持续的读下去。可能是因为读好书分析起来太需要注意力,投入去分析其脉络,思考其道理。每次读完相当于跑了很久,跑累了。而此时并没有像跑步那样被分泌多巴胺带来畅快——没有获得让人满足的收获。就此中断也就理所当然了。

如要修复此问题,有几个想法:

  1. 读前鸟瞰全图,心中记下或者记到本子上,时时带着这个地图,可以引出自己的好奇心,此为继续读的动力;
  2. 读书时,除了勾勒书的地图,也要时时记下读书过程中的疑问,带着疑问去读,这也是一大动力。当然读书前先思考这本书能够给自己带来什么,解决什么问题,也是同理;
  3. 主题阅读,就是完全目的性的为解决自己问题而去选择一些读物,只要目的够强烈,问题是真的急需解决,那自然会读下去。

总结一下

说白了,要想读书有用,就要结合自身去读书,结合自己急需解决的问题,结合自己想找的答案去读。

反之,如果带着消遣、日常刷书、以读书为乐、为读书而读书的态度,却不和自身结合,那读书有用的目标是不易实现的。当然这里不是说为消遣、乐趣读书不应该。

从这个角度来看也无需看重读不读完了。能读下去,说明它和你自身产生了联结,读下来自会受益。读不下去,说明和你眼前的生活无所关联,不读也丝毫不可惜。当然这也和个人的见识有关,不和眼前的生活有关联,不代表不和自己将来的生活有关联,这也是扩展自己的眼界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