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体系结构建模

软件体系结构的模型【根据建模的侧重点不同划分】

  • 结构模型(常用)
  • 框架模型
  • 动态模型(常用)
  • 过程模型
  • 功能模型

“4+1”视图模型

定义
  “4+1”视图模型从5个不同的视角包括逻辑视图、进程视图、物理视图、开发视图和场景视图来描述软件体系结构。每一个视图只关心系统的一个侧面,5个视图结合在一起才能反映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的全部内容
软件体系结构建模

  • 逻辑视图

  主要支持系统的功能需求,即系统提供给最终用户的服务。

  • 开发视图

  也称模块视图,主要侧重于软件模块的组织和管理。

  • 进程视图

  也称并发视图,侧重于系统的运行特性,主要关注一些非功能性的需求。例如系统的性能和可用性。

  • 物理视图

  主要考虑如何把软件映射到硬件上,它通常要考虑到系统性能、规模、可靠性等。

  • 场景

  可以看作是那些重要系统活动的抽象,它使四个视图有机联系起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场景是最重要的需求抽象。

软件体系结构的核心模型

组成: 构件、连接件、配置、端口、角色

  • 构件

  具有某种功能的可重用的软件模板单元,表示系统中主要的计算元素和数据存储。

  • 连接件

  表示构件之间的交互,如:管道、过程调用、事件广播、客户-服务器通信协议、数据库和应用之间的SQL连接等。

  • 配置

  表示构件和连接件的拓扑逻辑和约束。

  • 端口

  构件的接口由一组端口组成,每个端口表示构件和外部环境的交互点。

  • 角色

  连接件的接口由一组角色组成,每一个角色定义了该连接件表示的交互的参与者。

软件体系结构的生命周期模型

软件体系结构建模

  • 软件体系结构的非形式化描述
  • 软件体系结构的规范描述和分析
  • 软件体系结构的求精及其验证
  • 软件体系结构的实施
  • 软件体系结构的演化和拓展
  • 软件体系结构的提供、评价和度量
  • 软件体系结构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