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P项目管理学习---6,项目范围管理
5.1 规划范围管理
规划范围管理是创建范围管理计划,书面描述将如何定义、确认和控制项目范围的过程。
5.2 收集需求
收集需求是为实现项目目标而确定、记录并管理干系人的需要和需求的过程。
收集的需求输出 5.2.3.2 需求跟踪矩阵
把产品需求从其来源连接到能满足需求的可交付成果的一种表格。
确保每个需求都具有商业价值。
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跟踪需求的一种方法
主要包括
- 业务需要、机会、目的和目标
- 项目目标
- 项目范围/ WBS 可交付成果
- 产品设计
- 产品开发
- 测试策略和测试场景
- 高层级需求到详细需求
5.3 定义范围
定义范围是制定项目和产品详细描述的过程。
本过程的主要作用是,明确所收集的需求哪些将包含在项目范围内,哪些将排除在项目范围外,从而明确项目、服务或成果的边界。
5.4 创建 WBS
创建工作分解结构(WBS)是把项目可交付成果和项目工作分解成较小的、更易于管理的组件的过程。
所要交付的内容提供一个结构化的视图。
创建 WBS:工具与技术
5.4.2.1 分解
分解是一种把项目范围和项目可交付成果逐步划分为更小、更便于管理的组成部分的技术。
工作包是 WBS 最低层的工作,可对其成本和持续时间进行估算和管理。
分解的程度取决于所需的控制程度,以实现对项目的高效管理。
需要开展以下工作
- 识别和分析可交付成果及相关工作
- 确定 WBS 的结构和编排方法
- 自上而下逐层细化分解
- 为 WBS 组件制定和分配标识编码
- 核实可交付成果分解的程度是否恰当。
WBS 的结构可以采用多种形式
- 以项目生命周期的各阶段作为分解的第二层,把产品和项目可交付成果放在第三层
- 以主要可交付成果作为分解的第二层
- 整合可能由项目团队以外的组织来实施的各种子组件(如外包工作)。随后,作为外包工作的一部分,卖方须制定相应的合同 WBS。
工作分解得越细致,对工作的规划、管理和控制就越有力。但是,过细的分解会造成管理努力的无效耗费、资源使用效率低下、工作实施效率降低,同时造成 WBS 各层级的数据汇总困难。
100%规则
可参考《工作分解结构实践标准》(第 2 版)
5.4.2.2 专家判断
5.4.3 创建 WBS:输出
5.4.3.1 范围基准
范围基准是经过批准的范围说明书、工作分解结构(WBS)和相应的 WBS 词典.
范围基准是项目管理计划的组成部分:
- 项目范围说明书
- WBS。“账户编码。控制账户是一个管理控制点。在该控制点上,把范围、预算、实际成本和进度加以整合,并与挣值相比较
- WBS 词典
- 账户编码标识
- 工作描述
- 假设条件和制约因素
- 负责的组织
- 进度里程碑
- 相关的进度活动
- 所需资源
- 成本估算
- 质量要求
- 验收标准
- 技术参考文献
- 协议信息
5.6 控制范围
控制范围是监督项目和产品的范围状态,管理范围基准变更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