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调节3——内模控制器设计
一、理想IMC控制器设计
对于IMC系统,典型结构框图如下:
图1 内模控制器结构框图
被控过程已知,则IMC控制器设计如下:
且
(1)
根据系统输出方程可知:
(2)
则始终有:
(3)
理想控制器具有无误差跟踪参考输入及完全抵抗干扰的效果。
二、理想控制器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若被控过程含有时滞特性,则控制器
中含有纯超前项,这在物理上难以实现,不符合因果律。
2、若被控过程含有右半平面零点,因为
,而控制器
,所以控制器
中就会出现右半平面极点,造成控制器本身不稳定,因而闭环系统也不稳定。
3、过程模型严格有理,则理想控制器非有理,即
也就是说,如果的分母多项式的阶次比分子多项式的阶次高
阶,则控制器中将会出现
阶微分器,尽管这在数学上是成立的,但
阶微分器对于过程测量信号中的噪声极为敏感,因而不切实际。
4、采用理想控制器构成的系统,对于模型误差极为敏感,若,则无法确保闭环系统的鲁棒稳定性。
三、IMC控制器设计
为解决上述四个问题,将设计内模控制器分为两个步骤:
1、设计一个稳定的理想控制器,而不考虑系统的鲁棒性和约束;
2、引入滤波器,通过调整滤波器的结构和参数,以期获得理想的动态品质和鲁棒性。
步骤1:过程模型的分解
可分解为两项:
和
,即
(4)
其中,为模型中包含纯滞后和不稳定零点的部分,
为模型中的最小相位部分。
步骤2:IMC控制器设计
在设计IMC控制器时,需在最小相位的逆上增加滤波器,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定义IMC控制器为
(5)
式中,为低通滤波器,选择
的目的之一是使
变得有理,通常选用以下形式:
(6)
式中,应该足够大以保证
的可实现性,
为滤波时间常数,是内模控制器仅有的设计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