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点学习笔记之计网概述
计算机网络概述之二:
一、计算机网络性能
二、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OSI参考模型
TCP/IP参考模型
五层次参考模型
一、计算机网络性能:
1. 速率:速率即数据率或称数据传输速率或比特率
单位时间(秒)传输信息(比特)量;
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
单位:b/s、kb/s、Mb/s、Gb/s
速率往往是指额定速率或标称速率
2. 带宽:
(1)带宽原本指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即最高速率和最低速率之差,单位是赫兹(hz)
(2)网络中的带宽通常是指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单位b/s
(3)常用带宽单位:
3.延迟/时延(分组交换):
3.1 分组交换为什么会发生丢包和时延?
3.1.1分组在路由器缓存中排队
3.1.2 分组到达速率超过输出链路容量
3.1.3 分组排队、等待输出链路可用时
3.2 四种分组延迟:
3.2.1 结点处理延迟:a.差错检测 b.确定输出链路
3.2.2 排队延迟:a.等待输出链路可用 b.取决于路由器拥塞程度
3.2.3 传输延迟: a.分组长度 b.链路宽度
3.2.4 传播延迟: a.物理链路长度 b.信号传播速度
3.2.5 传输延迟与传播延迟完全不同:传输延迟是在发送分组过程中产生的延迟;传播延迟是在一个点传输到下一点 之间产生的延迟
4、时延带宽积:又称为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5、分组丢失(丢包):
5.1 分组丢包的原因:
5.1.1 队列缓存容量有限
5.1.2 分组到达已满队列将被丢弃(丢包)
5.2 丢弃分组可能由前序结点或源重发(也可能不重发)
6、吞吐量/率:表示在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传送数据速率(b/s)
即时吞吐量:给定时刻的速率
平均吞吐量: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7.往返时间RRT
二、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描述网络——分层结构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涉及许多组成部分:主机、路由器、各种链路、应用、协议、硬件、软件
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从功能上描述计算机网络结构
1.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简称网络体系结构,是分层结构
1.3 每层遵循某个/些网络协议完成本层功能
1.4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各层次及其协议的集合
1.5 体系结构是一个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层次及其关系的定义
1.6 体系结构是抽象的
2.为什么采用分层结构:
2.1 结构清晰,有利于识别复杂系统部件及其关系,分层参考模型
2.2 模块化分层易于系统更新、维护
2.2.1 任何一层服务实现的改变对于系统其它层都是透明的
2.3 有利于标准化
3.网络体系结构基本概念:
4.OSI参考模型概述:
OSI是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的网络体系结构模型
目的是支持异构网络系统互联互通,但是此模型只是一个理论模型,市场运用上失败,仅作为理论学习理解
7层功能结构,每层完成特定的网络功能;
5.OSI参考模型解释通信过程:
6.OSI参考模型数据封装与通信过程:
数据封装增加控制信息,构造协议数据单元
6.1控制信息主要包括:
6.1.1 地址:表示发送端/接收端
6.1.2 差错检测编码:用于差错检测或更正(不是所有的层次都需要)
6.1.3 协议控制:实现协议控制功能的附件信息,如优先级、服务质量、安全控制等
7.OSI参考模型个层次介绍:
将在下一篇文章具体介绍,详情请看博文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点学习笔记之计网概述
本博文思路来自慕课平台哈工大老师慕课,感谢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