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之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
排序思想
依次比较相邻的两个记录的关键字,若两个记录是反序的(即前一个记录的关键字大于后前一个记录的关键字),则进行交换,直到没有反序的记录为止。
①首先将数组中的第一个元素的值与第二个元素的值进行比较,若反序,则交换两个记录;然后比较第二个元素的值与第三个元素的值,依此类推,直到第[n-1]与第[n]的元素的值为止,称为一趟冒泡排序。
② 然后进行第二趟冒泡排序,对前n-1个记录进行同样的操作。
依次类推
冒泡排序原理:冒泡排序其实就是从头开始对整个数列里面的元素进行两两对比,比较大的元素放到后面,接着进行对比,直到最大的一个元素被提取出来放到整个数列的最后。接着再对剩下的元素进行相同的操作,直到整个数列被排序完成。
举例
int [] arr=new int[]{23,69,51,25,13}
初始序列:23,69,51,25,13
第一趟排序(需要n-1次,n为数组的长度)
-
第一次排序
23,69,51,25,13 - 第二次排序
23,51,69,25,13 - 第三次排序
23,51,25,69,13
第四次排序
23,51,25,13,69
第一趟排序结束后: 23,51,25,13,69
第二趟排序(需要n-2次)
-
第一次排序
23,51,25,13,69 - 第二次排序
23,25,51,13,69 - 第三次排序
23,25,13,51,69
第二趟排序结束后: 23,25,13,51,69
第三趟排序(需要n-3次)
-
第一次排序
23,25,13,51,69 - 第二次排序
23,13,25,51,69
第三趟排序结束后: 23,13,25,51,69
第四趟排序(需要n-3次)
-
第一次排序
13,23,25,51,69
第四趟排序结束后: 13,23,25,51,69
冒泡排序后结果是 13,23,25,51,69
总结:
总共需比较n-1趟
每一趟比较n-i-1次(i为此趟为第几趟)
实现:
public static void BubbleSort(int arr[]) {
int i = 0;
int j = 0;
//判断进行多少趟比较
for (i = 0; i < arr.length - 1; i++)
{
//判断进行多少次比较
for (j = 0; j < arr.length - i - 1; j++)
{
//判断大小进行交换
if (arr[j] > arr[j + 1])
{
int tmp = arr[j];
arr[j] = arr[j + 1];
arr[j + 1] = tmp;
}
}
}
}
时间复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