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理解,OSI七层模型与TCP/IP五层模型

一、快速理解OSI七层模型

分层思想

  • 将复杂的流程分解为几个功能相对单一的子过程。
  • 整个流程更加清晰,复杂问题简单化,能够更容易发现问题并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OSI七层参考模型

一个开放式体系结构将架构分为七层

分层 功能
应用层 网络服务与最终用户的一个接口
表示层 数据的表示,安全,压缩
会话层 建立,管理,中止回话
传输层 定义传输数据的协议端口号,以及流控和差错效验
网络层 进行逻辑地址寻址,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路径选择
数据链路层 建立逻辑连接,进行硬件地址寻址,差错校验等功能
物理层 建立,维护,断开物理连接

二、了解TCP/IP五层模型

对应关系

快速理解,OSI七层模型与TCP/IP五层模型

TCP/IP协议分层详解

分层 协议
应用层 HTTP、FTP、TFTP、SMTP、SNMP、DNS
传输层 TCP、UDP
网络层 ICMP、IGMP、IP、ARP、RARP
数据链路层 由底层网络定义的协议
物理层 由底层网络定义的协议

三、了解数据传输过程

  1. 传输层:传输数据单元是:数据段
  2. 网络层:传输数据单元是:数据包
  3. 数据链路层:传输数据单元是:数据帧
  4. 物理层:传输数据单元是:比特流
    快速理解,OSI七层模型与TCP/IP五层模型

数据传输的封装与解封装

  • 因每一层的传输数据单元不同,所以需要封装TCP报文头部,以此使下一层能够看懂识别。
  • 传输层:传输层有TCP/IP两个协议,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用户数据报协议)。TCP协议传输更加稳定可靠,UDP协议传输效率更高。所以,上层数据到达传输层后需要封装TCP头部或者UDP头部。
  • 网络层:同理,上层数据到达这里需要封装IP头部。TCP/IP定义了网络互联协议(IP)。IP又由四个支撑协议组成:ARP(地址解析协议),RARP(逆地址解析协议),ICMP(网际控制报文协议)和IGMP(网际组管理协议)。
  • 数据链路层:同理,上层数据到此需要封装MAC头部,以及LLC头部。
  • 物理层:到达物理层就直接由计算机通过信号接收了。

四、总结与补充

TCP/IP模型五层与对应设备

  • 应用层————计算机
  • 传输层————防火墙
  • 网络层————路由器
  • 数据链路层——交换机
  • 网络层————网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