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系统学习11:认识电磁波

电磁波,是指同相振荡,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传递能量和动量,其传播方向垂直于电场与磁场的振荡方向。

电磁波不需要依靠介质进行传播,在真空中其传播速度为光速。电磁波可按照频率分类,从低频率到高频率,主要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人眼可接收到的电磁波,波长大约在380至780nm之间,称为可见光。

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系统学习11:认识电磁波

一、发现历史

在可见光波长以外的电磁辐射被发现于19世纪初期。红外线辐射的发现归因于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他于1800年在伦敦皇家学会发表了他的成果。

电磁波首先由詹姆斯·麦克斯韦于1865年预测出来,而后由德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希·赫兹于1887年至1888年间在实验中证实存在。麦克斯韦推导出电磁波方程,一种波动方程,这清楚地显示出电场和磁场的波动本质。因为电磁波方程预测的电磁波速度与光速的测量值相等,麦克斯韦推论光波也是电磁波。无线电波被海因里希·赫兹在1887年第一个刻意产生,使用电路计算出比可见光低得多的频率上产生振荡,随之产生了由麦克斯韦方程所建议的振荡电荷和电流。赫兹还开发检测这些电波的方法,并产生和特征化这些后来被称为无线电波和微波。

威廉·伦琴发现并命名了X射线。 在1895年11月8日的应用于真空管上的高电压试验后,他注意到在附近的镀膜玻璃板的荧光。在一个月内,他发现了X射线的主要性质。

威廉·赫歇尔介绍可参考:技术前沿与经典文章21:恒星天文学之父——威廉·赫歇尔

麦克斯韦介绍可参考:技术前沿与经典文章22:继牛顿以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

赫兹介绍可参考:技术前沿与经典文章23:电磁波的发现者——海因里希·赫兹

二、概念

电动力学专门研究电磁波的物理行为,是电磁学的分支。在电动力学里,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随着时间变化的电场产生了磁场,反之亦然。因此,一个振荡中的电场会产生振荡的磁场,而一个振荡中的磁场又会产生振荡的电场,这样子,这些连续不断同相振荡的电场和磁场共同地形成了电磁波。

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系统学习11:认识电磁波

电场,磁场都遵守叠加原理。因为电场和磁场都是矢量场,所有的电场矢量和磁场矢量都适合做矢量加运算。例如,一个行进电磁波,入射于一个介质,会引起介质内的电子振荡,因而使得它们自己也发射电磁波,因而造成折射或衍射等等现象。在非线性介质内(例如,某些晶体),电磁波会与电场或磁场产生相互作用,这包括法拉第效应、克尔效应等等。

当电磁波从一种介质入射于另一种介质时,假若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不相等,则会产生折射现象,电磁波的方向和速度会改变。斯涅尔定律专门描述折射的物理行为。

假设,由很多不同频率的电磁波组成的光波,从空气入射于棱镜。而因为菱镜内的材料的折射率跟电磁波的频率有关,会产生色散现象:光波会色散成一组可观察到的电磁波谱。

三、波动理论

波是由很多前后相继的波峰和波谷所组成,两个相邻的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称为波长。电磁波的波长有很多不同的尺寸,从非常长的无线电波(有一个足球场那么长)到非常短的伽马射线(比原子半径还短)。

描述光波的一个很重要的物理参数是频率。一个波的频率是它的振荡率,国际单位制单位是赫兹。每秒钟振荡一次的频率是一赫兹。频率与波长成反比:

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系统学习11:认识电磁波

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系统学习11:认识电磁波

当波从一个介质传播至另一个介质时,波速会改变,但是频率不变。干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波,叠加形成新的波样式。假若这几个电磁波的电场同方向,磁场也同方向,则这干涉是相长干涉;反之,则是摧毁性干涉。

电磁波的能量,又称为辐射能。这能量,一半储存于电场,另一半储存于磁场。用方程表达:

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系统学习11:认识电磁波

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系统学习11:认识电磁波

四、传播速度

呈加速运动的电荷或随着时间而变化的电磁场,会产生电磁波。在自由空间里,电磁波以光速传播。准确的计算其物理行为必须引用推迟时间的概念。这会增加电场和磁场的表达式的复杂程度(参阅杰斐缅柯方程)。这些多加的项目详细地描述电磁波的物理行为。当任意一根导线(或别种导电体,像天线)传导交流电的时候,同频率的电磁波也会被发射出来。

电磁波必然遵守一条定则:不管观察者的速度有多快或多慢,相对于观察者,电磁波永远以光速传播于真空。爱因斯坦从这洞察发展出狭义相对论,成为狭义相对论的第二条基本原理。

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系统学习11:认识电磁波

五、电磁波谱

按照波长长短,从长波开始,电磁波可以分类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等等。普通实验使用的光谱仪就足以分析从2  奈米到2500 奈米波长的电磁波。使用这种仪器,可以得知物体、气体或甚至恒星的详细物理性质。这是天文物理学的必备仪器。例如,因为超精细分裂,氢原子会发射波长为21.12公分的无线电波。

人类眼睛可以观测到波长大约在400 奈米和700  奈米之间的电磁波,称为‘可见光’。

每一种电极性分子,会对应着某些特定频率的微波,使得电极性分子随着振荡电场一起旋转,这机制称为电介质加热(dielectric heating)。由于这种机制(不是热传导机制),电极性分子会吸收微波的能量。微波炉就是应用这运作原理,通过水分子的旋转,更均匀地将食物加热,减少等候时间。

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系统学习11:认识电磁波

 

 

任何问题,只需在此文章的评论处留言即可,我将尽力解答,不要试图采用其它的联系方式,我一概不理会。

原创性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log.****.net/qingwufeiyang12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