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996 真的来了

当 996 真的来了

以前,一直觉得 996 是别人家的公司才有的,距离我很遥远。命运弄人,上周,很不幸地被告知包括开发人员在内的公司员工也要施行一段时间的所谓 996 机制(周九晚六,包含周六)。原因很简单,近段时间公司业绩有所下滑,为了冲刺公司 Q2 季度的目标,全员努力一把。于是,混迹创业公司已久的我,第一次接触到传说中的 996!

不得不说的是,这两年中国的互联网创业环境真的是异常的活跃,百团大战为代表的 o2o,直播等形式的各种在线短视频,共享经济下的百拜大战,市场从未停歇过。

前几天看到一张图谱,描述了我们软件工程师的职业发展之路,大概有这么一条规划:

小公司的初级工程师做起,到中等水平,跳槽到大公司,又从初级工程师开始,到高级工程师,到资深工程师,到小团队管理岗,到大团队管理岗,再跳槽到小公司做一个 CTO,或者是合伙人之类的,然后再出来单飞,成为创业公司的 CEO。

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环境下,很多 BAT 之流的高管或者近高管都选择单飞,拉起一众就是闯。宁做鸡头不做凤尾,更何况,烧得也不是自己的钱,失败了也可以再回到大公司,还能坐上一个不错的职位。成也英雄,败也好汉。

这是一个好现象,科技进步飞快,社会高速发展。对于我们这行来说,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更有甚者,技术入股,短短几年,便能实现理想中的财务自由和时间自由。当然,这只是少数中的极少数,更多的便是外行人严重的疯狂加班,朝不保夕。

要知道,创业公司之间的竞争远比常人眼中所能看到的那样要激烈得多。很多公司,昙花一现,撑不过两年,可能更短。前面网传融资一轮接一轮,后面便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

我倒是挺喜欢创业公司的,因为能学到的很多,不只是专业技能。只要你有心,不甘愿做一颗螺丝钉,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你会发现,身边的人和从事的事,简直处处皆学问。成长起来,真的很快。我喜欢挑战,相比从 1 到 100,我更喜欢从 0 到 1 的过程。 

但是,毫不忌讳地讲,我不喜欢加班,虽然工作以来,加过不少班!和很多人有点区别的是,我不喜欢没有效率的加班,更反感部分公司以加班时间作为 KPI 这种评判性的东西。不是单纯的不想加班。并且不喜欢把重要的事情放置在加班时间来做,比如上线前的产品提测和回归改 BUG 这种,而赶进度这种情况下的加班是可以接受的,也愿意陪伴公司一起努力的。

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我们公司目前状况来说,短期内,工程师加班加点也起不了多大的重要作用,重在运营。

不过,同在一条船上,哪怕不划桨,也要喊口号。凡事须懂得换位思考,要不,别人大汗淋漓,你在旁边坐享风景,又如何能同舟共济呢?

见得多了,倒也见怪不怪。你看,创业公司就是有好处的嘛,这次我就没有大惊小怪。

当然,还是非常希望公司能披荆斩棘,取得不凡的战绩!

℃ 猜你喜欢

★ Android Studio 3.0 Canary 版本发布★ Android 突破 DEX 文件的 64K 方法数限制★ 关于 Android 7.0 适配中 FileProvider 部分的总结★ 了解 Android 应用的文件存储目录,掌握持久化数据的正确姿势★ 聊聊 GitHub 对于程序员的品牌价值★ Android Theme.AppCompat 中,你应该熟悉的颜色属性

当 996 真的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