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IOT

我理解的IOT

将物连接到网络,通过内置的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数据传送到云端,通过大数据计算分析数据从而帮助人们更好的做决策。

玩转IOT

这其中设备联网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联网只是手段,目的是获取数据。数据获取之后通过网络传输到云端,并通过云端提供的大计算能力分析这些数据,基于数据分析能力得出的结论向设备下发指令,使得设备更加智能【这是目的,让设备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从而变得更加智能】。基于感知的延伸和数据分析,帮助人更快更高效的做出决策。大计算和云数据是必备条件,这两项能力使得机器具备智能控制的能力,这个过程中获取和产生的数据又将反哺我们,帮助我们提前预判发现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得出具备以下特性才可以称之为物联网,缺一不可:

  • 基于传感器的感知能力
  • 基于新型网络协议的联网能力
  • 基于云数据和大计算的综合处理能力

为什么采用单片机系统

主要是基于成本考虑,物联网时代入网的设备量会非常大,有些是家庭设备具备交流电和WiFi环境,有些设备是在野外基于太阳能供电,不具备WiFi条件。推荐使用:Arduino

网络拓朴图

玩转IOT

IOT运维领域

  • 数据采集:如何实时采集分散在全球各地的百万/千万级设备上的数据?
  • 调试:如何使用一套方案既满足线上数据采集以及开发时的实时调试?
  • 线上诊断:某个线上设备出现错误,如何快速定位设备,查看引起该设备出错的上下文是什么?
  • 监控:当前有多少个设备在线?工作状态分布如何?地理位置分布如何?出错设备如何实时告警?
  • 数据实时分析:设备产生数据如何与实时计算、大数据仓库对接,构建用户画像?

玩转IOT

思考以上问题的解决方案,我们发现在传统软件领域那一套手段面临IoT领域基本全部失效,主要挑战来自于IoT设备这些特点:

  • 数目多:在传统运维领域管理1W台服务器属于一家大公司了,但10W在线对于IoT设备而言只是一个小门槛
  • 分布广:硬件一旦部署后,往往会部署在全国、甚至全球各地
  • 黑盒:难以登陆并调试,大部分情况属于不可知状态
  • 资源受限:出于成本考虑,IoT设备硬件较为受限(例如总共只有32MB内存),传统PC领域手段往往失效

IOT通讯协议相关

传感器属于物联网的神经末梢,成为人类全面感知自然的最核心元件,各类传感器的大规模部署和应用是构成物联网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对应不同的应用我们提供不同的传感器,覆盖范围包括智能工业、智能安保、智能家居、智能运输、智能医疗等等。

通讯的“讯”指消息(Message),媒体讯息通过通讯网络从一端传递到另外一端。媒体讯息的内容主要是话音、文字、图片和视频图像。其网络的构成主要由电子设备系统和无线电系统构成,传输和处理的信号是模拟的。所以,“通讯”一词应特指采用电报、电话、网络等媒体传输系统实现上述媒体信息传输的过程。“通讯”重在内容形式,因此通讯协议主要集中在ISO七层协议中的应用层。

在物联网应用中,通信技术包括Wi-Fi、RFID、NFC、ZigBee、Bluetooth、LoRa、NB-IoT、GSM、GPRS、3/4/5G网络、Ethernet、RS232、RS485、USB等。

相关的通信协议(协议栈、技术标准)包括Wi-Fi(IEEE 802.11b)、RFID、NFC、ZigBee、Bluetooth、LoRa、NB-IoT、CDMA/TDMA、TCP/IP、WCDMA、TD-SCDMA、TD-LTE、FDD-LTE、TCP/IP、HTTP等。

玩转I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