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排序法

冒泡排序法

数组的排序方式有很多种,根据时间和空间复杂度,各有优劣,以下详细介绍一下冒泡排序法。其他的排序方法也需要会用,在今后的学习中慢慢的记忆和理解。

首先说一下冒泡排序法的核心思想:第0位和第1位比较,较大的放在后面,接着第1位和第2位比较,较大的放在后面,直到比较到最后1位及倒数第2位,这样就完成了最大的数放在最后一位。然后第0位和第1位比较,直到比较到倒数第2位和倒数第3位,这样就完成了第二大的在倒数第二位。以此类推。这很像水在沸腾过程中大泡不断向上涌的过程,因此叫做冒泡排序法。示意图如下。(图片来源:https://www.cnblogs.com/onepixel/articles/7674659.html)
冒泡排序法
以下是代码实现
冒泡排序法
冒泡排序法
根据思路的描述,可以看出此函数需要使用双重循环,外层循环决定了需要“遍历“”多少次数组,由于最后只剩一个未排好时他一定是最小的,因此需要排序“arr.length-1”次。又由于以后的每一次“遍历”都不再需要再处理上一次排在最后的元素,因此,内层决定需要两两比较次数的循环需要执行“arr.length-1-i”次。
另外解释一下元素的交换,当a与b内的元素需要交换时,必须引入第三方变量c来临时充当桥梁,具体做法是将a赋予c,将b赋予a,将c赋予b,这样就完成了元素的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