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看板实践
前言
上上周我们已经介绍过《看板实战》这本书,这周我们通过这篇文章来说明我们在实际中是怎么使用看板方法,主要是介绍我们的看板的设计结构,以及我们对于看板的实际应用经验。
我还是想说,看板真是一个好东西,谁用谁知道,特别是物理看板。
看板目的
作为最重要的元素,在这里再强调一遍也不为过
应用任何方法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
看板作为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能够将团队的工作流可视化,帮助团队更好的找到瓶颈,通过限制在制品的数量,有效提高团队的竞争力和用户的满意度。
我们的看板结构
我们的看板设计结构如下图所示:
主要可以分为一下六个区域
- 标题区,显示各个任务流程的名字的区域。
- 加急区,作为特殊任务通过的特殊区域,具有最高优先级,只有在必要情况下才会被使用。
- 预备区,用来承载那些还没有进行的任务的区域。
- 流程区,可视化任务流程的区域,在上图中由流程ABCD四个子区域组成。
- 完成区,用来承载那些已经完成的任务区域。
- 转移区,用来承载那些在任务流程中某一个子流程已经完成,还未开始下一步流程的任务的暂存区域。
看板应用实例
实战中的看板
下图显示了实际看板的设计情况。
有几点需要说明:
- 我们的任务是根据磁铁的颜色来区分负责人的
- 我们通过卡片的颜色区分不同的工作量类型
- 在制品的限制目前为4,加急在执行限制为1
任务类型的区分
根据团队需要还可以区分不同的任务类型,可以通过不同颜色的卡片来区分
一般分类包括:
- 常规任务
- 优化任务
- bug修正任务
- 加急任务
我们团队基本是这样分的,实际使用如下图所示:
银色的比较特殊,标识的是阻碍任务,这个卡片是用来标识阻碍的任务,比如本来预计2天完成的任务,结果分析或开发后发现了多个需要其他人帮助或大大超出预期的工作量,则使用这种任务卡来提示团队。
Scrum与看板
下面这张图是我们在scurm中应用的看板设计,核心的区别在于,没有映射工作流。
总结&Tips
- 看板最好结合时间盒来应用,否则可能给团队的带来任务无穷无尽的感觉,会很大程度影响团队士气
- 在日常任务中可以卡片上做标识来说明任务进行的时间,比如过了一天就画一个星星
- 看板本身反映的精益开发的思想,因此应用看板最基本的要求是要不断对团队的情况进行反思和回顾并进行改进,因此看板方法本身是动态的,要根据团队自身特点灵活的调整
- 看板的最核心的理念就是在制品的限制,千万不要忘了限制在制品
PS:看板作为一个基本的团队工作展示工具,并不是只有看板方法中才会用到,事实上,在scrum和xp中看板也是几乎每个团队都有一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