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学习观

最近正要做一个关于学习的分享,恰巧的是在B站上发现了解读学习的视频,视频内容侧重于关于学习原理性的东西,总结一下就是下面的文章,整体感受这个视频深入系统性讲解了学习,于是便有了这个题目——重构学习观。


什么是学习?


重构学习观

上图说的是学习与记忆的区别

视频中提到小学容易拿满分,而到中学后就不太容易了,这并不是因为你不努力,也不是因为难度不同而是因为这前后用的是两种不同的能力

一种是记忆

       小学的时候只要背住九九乘法表或许你就可以拿满分,因为当前的信息是有限的,并且情况完全可以预知,所以小学在背住九九乘法表的情况下完全可以拿满分。而中学用的是

另外一种学习

       随着中学的课本中信息量加大,你需要拿有限的信息去解决无限的问题,就好比现实中乘法的情况是无限的,而解题所依据的是从九九乘法表去解决无限种乘法的情况中找出的规律,这个规律就是知识。


如何学习(学习步骤)


重构学习观

看书时首先分清,那些是对知识的描述那些是例子,这就是明确问题与答案,然后用自己所能理解的例子去解释现有的知识描述,也就是在构建知识,最后在实际解决新问题的时候,就是在验证知识的有效性。就好比费曼说的,如果你不能用简单的例子将知识解释清楚,你就没有真正学会它。


知识分类


重构学习观

现有的知识可以分为两类,运动类和思考类,区别在于意识。对于运动类知识可以同时进行,比如便走路便聊天,而思考类知识需要依靠意识,意识就好比电脑中的CPU一次只能处理一个程序(进程)一样只能思考一个问题。


学习误区


重构学习观

一、用思考类知识学习运动类知识

       比如看书学游泳,而最常见莫过于咱们的英语学习,这是最典型错误的学习方式。咱们知道要想有一口流利的英文,一定要切断中间中文翻译,从英文输入到英文输出,中间一旦有中文翻译,脑子就根本反应不过来。之前的英语学习是完型填空,看文章纠错,一些从文字转换到文字的思考类问题,中间进行了很多中文转化,这也是造成“哑巴英语”的主要原因。

二、要用例子学习

       这种学习对于思考类及运动类都适用,拿运动类来说,如何切断中间的中文思维,我最近发现完全可以通过看原版英语视频,从简单开始,比如《走遍美国》,多次重复一个场景,这种场景带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切断中间的翻译过程。


思考类问题应对办法


       正如刚才咱们所说,咱们的大脑一次只能思考一个问题,也就是说人类比较擅长接受从输入直接到输出的问题,而现实生活或者工作很少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比如在编程中,一个程序的实现经过多个步骤,应用很大数量级的知识才能解决,那么它应对方法

      1.多学知识

      2.分而治之

      对于多学知识这个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咱们每天都在吸收新知识,对于分而治之,就是将一个大知识点拆分成一个个小知识点,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总结


以上是关于学习的理论性知识,有时间接着更新,关于学习实践也就是学习方法的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