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总线(一)
Abstract:以下内容参考于:哈工大计算机组成原理(刘宏伟)
-------------------------------------------------------------------------------------------------
本篇博客讲述的几个问题:
1, 为什么需要引入总线。
2, 什么是总线。
3, 信息的传输方式。
4, 总线举例。
5, 总线的分类
6, 总线的性能指标
首先来说为什么要引入总线?
前面已经说过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由五大组成部件组成, 但是在现代计算机中, 这五大部件的数量可能不止一个, 可能会
有好几百个, 那么如果这些部件之间需要通信要怎么解决呢?
一种方式是分散连接, 两两连接。 可是由于部件的数量、两两部件之间连接线的数量还有接口的问题导致这种方式基本上是
无法实现的; 而且使用这种方式也不好扩展。
因此需要引入总线。
什么是总线(BUS)?
总线就是连接各个部件之间的信息传输线。是各个部件共享的传输介质。
在计算机中, 总线的物理结构就是主板。
信息传输的两种方式:
串行传输:一位一位的传输, 一位一位的接收。
并行传输:多位同时进行传输/接收。这种传输方式需要多种数据总线。
通常并行传输的多条数据总线之间是平行的, 但是总线与总线之间会存在干扰, 如果传输距离比较长的话,
在接收区可能难以接收到正确的数据, 所以并行传输方式一般距离较近。
总线举例:
1, 单总线结构框图:
所有部件全部连接在一条总线上。此种方式存在的问题有:
1, 总线同一时间只能对一对部件传输信号, 如果主机与某个I/O之间传输信息, 那么CPU必须停止。
2, 如果连接的部件较多, 那么总线会比较长, 此时传输延迟比较大。
2, 面向CPU的双总线
因为CPU执行程序须要从主存里面取数据和指令, 所以单独用一根总线。但是主存与I/O之间交换数时
还是要通过CPU, 所以这种结构并不完美。
3, 面向存储器的双总线结构
这种方式基本满足要求, 但是如果CPU和I/O同时需要访问主存时, 还是分时的。、
总线分类(根据总线的位置):
1, 片内总线:芯片内部的总线。
2, 系统总线:计算机各部件的信息传输总线。
数据总线: 双向传输与机器字长、存储字长有关。
地址总线:单向传输与存储地址、I/O地址有关。
控制总线:信号有出有入。 出:存储器读写、总线允许等。 出:中断请求、总线请求等。
3, 通信总线:用于计算机系统之间或者计算机系统与其他系统(如:控制仪表、移动通信的之间的通信)。、
传输方式分为:串行和并行。
总线的性能及指标:
一、总线的物理实现:
计算机的主板。 CPU、主存这些东西都可以插在主板上。 为了这些东西都能插在主板上, 所以需要一些
特性来支持, 满足的就可以用。
二、总线特性:
1, 机械特性:尺寸、形状、管脚数 及 排列循序等等。
2, 电气特性:传输方向及电平范围等。
3, 功能特性:传输线的功能(数据、地址、控制)。
4, 时间特性:信号与时序的关系。
三、总线的性能指标:
1, 总线宽度:一次性能传输多少数据(即数据线的根数)。
2, 标准传输功率:每秒传输最大字节数(MBps)。
3, 时钟同步/异步: 同步 or 不同步。
4, 总线复用:地址线与数据线的复用。 主要目的是减少芯片管脚数, 芯片管脚数与大小密切相关。
5, 信号线数:地址线、数据线和控制线总和。
6, 总线控制方式:突发, 自动, 仲裁等等。
等等。
四、总线标准
由于不同总线的标准不一致, 这里仅讨论为什么需要。
为什么需要标准?
因为现代计算机越来越复杂, 某些公司只生产计算机的某一种部件, 那么如何使这些部件集合到一起能用,自然
就需要一套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