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工作者效率(2)-管理事,领导人
前一篇文章说到,知识工作可以被比喻成一个复杂系统:工作流程像复杂的赛道,工作单元像遥控赛车,目标是让尽量多的赛车尽快到达终点,而游戏的难度在于每个人需要同时控制多辆赛车。为了赢得这场比赛,首先需要我们转变思路,采用适合知识工作特点的管理新范式。
在阐述知识工作管理新范式之前,我们先来谈谈与其相对应的体力劳动管理理念。泰勒是研究体力劳动者生产率的鼻祖,他的科学管理方法在近100年影响深远。提高体力劳动者生产率的方式有:了解体力劳动者的任务和动作,剔除多余的动作,设计合适的顺序和工具等等。泰勒的方法虽然看起来简单,但非常有效。在泰勒深入了解和研究体力劳动的十年间,体力劳动者的生产率每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3.5%,自泰勒以后,劳动者的生产率增加了50倍。
可以看出,泰勒的科学管理方法,主要立足点是对体力劳动者工作方式的管理。虽然体力劳动可能形成很大规模,但总而言之,体力劳动是一个部分之和等于整体的简单系统,深入研究每个个体之后,就能明白如何改进整体。
知识工作则完全不同。知识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这些工作不能事先完全安排好,这是个复杂系统,由众多知识工作单元构成,部分之和大于整体。比如,水分子是简单的,都遵循单一的物理规则,但许多水分子在一起可能形成漩涡。漩涡只能出现在整体级别,这种现象叫做涌现,知识工作的系统就是存在自组织和涌现行为的系统。
在这个复杂系统中,工作者需要拥有自主权,不断创新,在更宏观的层面接受管理。管理的重点从“管理人如何做事”,到管理知识工作单元的流动,再到领导激励知识工作者们自主管理流动。也就是标题所说的,从“管理人”到“管理事,领导人”。
不幸的是,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仍然根植于许多管理者甚至知识工作者自己脑中,并被当成管理的不二法则。比如,一些管理者非常喜欢“人员利用率”这个指标,认为只要人员利用率都是100%,那么系统效率就是非常高效的了。但是,通过本系列第一篇文章的分析,我们知道这样做可能造成知识工作的大面积拥堵,系统流动效率反而极差。因此,管理思维的转变是提升知识工作效率的关键节点,也是这个公众号的目标之一。希望我们的文章能够引起一些讨论与思考,让大家在这场“互联网+”的战役中,立于不败之地。
想了解更多内容,请持续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互联网plus管理新范式。回复复杂系统可以看到复杂系统的相关文章。
如果您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欢迎在我们的公众号留言,以便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