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
读者一定都听说过著名的OSI
协议参考模型,它是基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的建议发展起来的,从上到下共分为 7 层: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及物理层
。这个 7 层的协议模型虽然规定得非常细致和完善,但在实际中却得不到广泛的应用,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过于复杂。但它仍是此后很多协议模型的基础,这种分层架构的思想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此相区别的TCP/IP
协议模型从一开始就遵循简单明确的设计思路,它将TCP/IP
的 7层协议模型简化为 4 层,从而更有利于实现和使用。TCP/IP
的协议参考模型和OSI
协议参考模型的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面分别对者TCP/IP
的 4 层模型进行简要介绍。
-
网络接口层
:负责将二进制流转换为数据帧,并进行数据帧的发送和接收。要注意的是数据帧是独立的网络信息传输单元。 -
网络层
:负责将数据帧封装成 IP 数据报,并运行必要的路由算法。 -
传输层
:负责端对端之间的通信会话连接与建立。 传输协议的选择根据数据传输方式而定。 -
应用层
:负责应用程序的网络访问,这里通过端口号来识别各个不同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