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子政务体系学习
I、十三五建设任务
2017年7月《十三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提出了两网、一平台、四库、六系统的建设任务。
一、构建一体化政务数据平台
- 两网:建设全国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及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国家电子政务内网。
- 一平台:构建全国一体化的信息基础设施:国家政务数据中心平台、国家公共数据开放网站、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工程。
二、共建共享国家基础信息资源
- 四库: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社会信用信息。
三、协同共建纵横联动业务系统
- 六系统:党的执政能力体系、民主法治体系、综合调控体系、市场监管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公共安全体系。
II、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
一、基本分析(引自201603期《情报资料工作》谭军的论文)
1.1 初始阶段
2002 年“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成立到2006年一期工程为止,初步形成了国家电子政务标准体系。以2007年发布
1.2 构建阶段
2007 年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框架基本形成为标志。国家层面的管理机构院总体组推出一批电子政务
标准体系理论成果---编写了 6 册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二版),开展了9 项标准课题研究,发布了9 项
关键性、基础性正式国家标准,形成了25 项国家标准草案,如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基础术语、基于可扩
展语言(XML)的电子公文格式、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和交换体系、信息工程监理等。
1.3 深化阶段
1)部委规划各自的标准;地方政府依据自身的工作需要纷纷制定和实施相应的公共服务和行政审批地方标准
2)云计算被应用在电子政务中。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国家系列标准,包括总体类、技术类、服务类、安全类、管理类5大类18项标准内容。《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指南》
3)云计算在电子政务标准体系中的深度应用。2015年10月国标委发布《政务服务中心运行规范》等7项国家标准。工信部发布《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
二、新的发展
目前基本上集中在信息安全类标准、大数据标准两大热门话题。电子政务系列也集中在数据资源的共享和数据开放,数据安全等层面,大数据应用虽有大数据治税等应用,但还是主要集中在部门应用层面,从整个政府层面暂时还没有真正提上日程。
配合数字政府、智慧城市等建设,一批配套的政务信息化标准在规划和建设中,但是不再冠以电子政务的名头而已。
III、电子政务工程发展
2017年,发布十三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
1)数字政府
2018年,广东、浙江、贵州等地大力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例如,广东省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为核心的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孕育兴起,给政府组织形态和运作模式带来了剧烈冲击。广东省将深入推进业务协同,突出发展政务服务和主题应用,不断提升统筹能力和集约化水平,有效推动审批便利化,实现大服务惠民、大系统共治、大数据慧治、大平台支撑的上接国家、下联市县,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省一盘棋”整体化数字政府。
2)智慧城市
2016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要求“加强顶层设计,提高城市基础设施、运行管理、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的信息化水平,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部际协调工作组2016-2018年任务分工》,对未来三年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进行了总体部署,并明确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将“分3年组织100个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层级的城市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并同时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效果评价工作,做到“以评促建,树立标杆,引导方向”。
2016年12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其中确定了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行动目标:“到2018年,分级分类建设100个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到2020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形成无处不在的惠民服务、透明高效的在线政府、融合创新的信息经济、精准精细的城市治理、安全可靠的运行体系。”《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国家标准按照“以人为本、惠民便民、绩效导向、客观量化”的原则,制定了包括客观指标、主观指标、自选指标三部分指标,将城市居民感受、提高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作为重要评价内容。
和数字政府相比,智慧城市的提法正在削弱。
3)“互联网+”
2018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方案》。方案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体系,推进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推动企业和群众办事线上“一网通办”(一网),线下“只进一扇门”(一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一次),让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方案提出,坚持联网通办是原则、孤网是例外,政务服务上网是原则、不上网是例外,到2018年底,“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初见成效。
如今,地方政府和互联网巨头在建设数字政府工作中,合作启动“互联网+城市服务”战略,联合为“智慧城市”提供公共服务平台,这三者形成融合。
4)新技术应用
云计算:普遍建设政务云。
区块链:2019年1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对区块链服务提供者主体责任进行明确规定。区块链应用实现政务应用创新,用于构建信任机制和数据共享机制。已有少量试点案例。
大数据:政务大数据已有大量应用案例和实践,目前在采集和开放、跨领域应用还面临许多问题。后续的不断开放及规范,应用范围的拓展是可以期待的。
AI:很热门,在局部探索尝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