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RPA在企业财税领域的应用场景
目前,RPA技术在财务领域的应用已经相对比较成熟,对于企业来说,为达到成本效益最大化、有的放矢地部署RPA,必须要明确RPA是否适合企业自身的业务流程,以及哪些业务流程及业务场景更适合应用RPA软件机器人。
在RPA技术的基础上,财务机器人能够在特定的流程节点代替传统人工进行操作和判断。
6.3.1 财务机器人的适用标准
1.基于标准化规则操作的业务
财务机器人模仿人的行为,通过已有的用户接口来完成重复性的工作流程,实际上是按照既定规则执行的自动化,并非实质性的智能自动化,这种财务机器人仅适用于规则明确、标准化程度很高的流程。标准化流程往往意味着低附加值,如接收票据、审核、出具报表等工作。一些经营活动如评估和决策,既不是判断,也很难用规则进行定义。业务逻辑判断依赖于人工经验,因此财务机器人在这方面的表现相较于人工略有欠缺。
2.处理结构化、数字化的信息
财务机器人比较擅长于对大量结构化、数字化的数据和信息进行识别和处理。在输入端可结合OCR、语音识别、NLP等认知技术,将外界信息转化为计算机可以处理的信息,再交由机器人进行后续处理。比如,OCR技术可以将纸质的财务机器人凭证发票、账册、合同的信息扫描到计算机里,并识别为结构化的电子信息,然后交给机器人去记账、出具报表;语音识别技术则可以帮助机器人识别、接收人的语音指令,甚至从人的语音信息当中识别出数字信息并进行处理。
3.处理大量重复的规则流程
采用财务机器人处理业务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与资金,因此适用于机器人处理的流程必须投入产出比合理。首先,财务机器人应当被用于大容量数据的计算、核对、验证、审核判断等工作。这部分流程如果由人工操作,那么出错率和人力成本将会显著增加。其次,流程应当具备重复性,必须要有明确的、可被数字化的触发指令和输入内容,流程不得出现无法提前定义的特殊情况(例如,每日大量的交易核对和费用单据的审核)。典型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常见的流程里也有不少业务处理环节都具备高度标准化、高度重复性的特点,这些特点比较符合财务机器人的适用标准,因此机器人软件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
6.3.2 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的业务流程
《2018年中国共享财务领域调研报告》的调研结果显示,企业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现有业务流程覆盖情况如图6-1所示。
图6-1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业务流程覆盖情况
在图6-1所示的14项财务业务流程中,排在前五位的业务及覆盖比例具体如下。
·费用报销:96.0%。
·采购到付款:76.1%。
·资金结算:72.1%。
·总账到报表:71.1%。
·固定资产核算:66.7%。
这几类业务发生比较频繁且容易标准化,是共享服务中心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典型业务,最容易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常也会承担一些税务职能,例如集中开具发票(43.1%)和纳税申报(36.3%)。
此外,调研结果显示,流程标准化和集中化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保证流程处理质量最主要的措施,如图6-2所示。
图6-2 财务共享中心流程处理质量的主要措施
流程管理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重要能力,是提升服务效率、持续优化的重要保障。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而言,无论是业务变化、问题导向、绩效要求,还是系统优化,都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流程再造的需求。成熟运营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常设有专门的流程优化团队,并且建立了长效的流程优化机制。
6.3.3 适合应用财务机器人的业务流程
财务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有两大要点:大量重复(让RPA的实现变得有必要)、规则明确(让RPA的实现变得有可能)。财务机器人适用于大量重复且有明确规则的流程,在受调研的企业中,应用RPA最多的业务流程依次为账务处理、发票认证、发票查验、银行对账、费用审核和发票开具等,如图6-3所示。
图6-3 财务机器人在财务共享中心的适用流程
共享服务中心处理大量标准化的财务流程,为财务机器人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天然的场景。根据我们对行业的观察,RPA在财务领域的应用常见于如图6-4所示的12个场景。
图6-4 RPA在财务共享中心的常见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