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下半场,仍在屏幕中

2020年刚开始的时候,对于这一年甚是期待,想法很多:科研、读书、背诗应有尽有。但是谁知道,今年都还没有再去学校。“朱一旦的枯燥生活”拍过一个视频,讲述屏幕的故事。时间走过了半年,现在回头一看,2020年上半年,是完完全全生活在屏幕中的一年。

2020年下半场,仍在屏幕中

大年初一正式进入疫情,每一天都在家里对着屏幕、刷新着最新的感染人数焦虑、不安、急躁。不知道哪一天刷到了北外宣布5月份开学,当时以为是玩笑,现在发现还是过于乐观。有人说11月份会有一大波新生儿出生,号称中国的baby bomb;有人说王者荣耀要凉了,结果春节期间他的活跃人数创下了历史新高;有人说2012年是慕课元年,结果2020年才是远程教育的巅峰之作,多少人以为自己考上了名校,结果只是接受了网络教育。2月2日,清华宣布“延期开学不是停止教学”,所有的活动,都加上了“云”作为前缀:云课堂、云科研、云答辩、云毕业……

2020年下半场,仍在屏幕中

之前写了一篇一个文科科研狗的5月总结,被调侃成时间管理大师,但是在家的时光效率真的很低下,上了清华总是想好好感受一下校园、校友和校训这“清华三宝”,结果发现在家只能感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只有在沉迷完游戏结束后才会内疚的想起要“自强不息”一下。

2020年下半场,仍在屏幕中

回看过去的半年,发现干的事也不少,大部分的时间用于上课和课后的作业,其他时间也会编程实现自己一些有趣的想法,开始了与小伙伴的教育学名著的读书之旅,学了一些“没用”的知识,看了一些“没用”的书,这些都记录在公众号上了。

2020年下半场,仍在屏幕中

对了,还参加了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大数据挑战赛,这是我连续第三年参加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的赛事,也是第一次没能在这个比赛上拿奖。虽然还是有点失望,但是想想没拿奖也正常,以前是拿着打磨了几个月的东西去参赛,这次满打满算、通宵达旦就用了一个星期,光是学会处理亿级的数据量就花了2-3天,输得不冤。

2020年下半场,仍在屏幕中

本来想跨学科,结果发现正事没干,其他事也没干成。正应了那句话,“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到蛋”。已经到博士了,把时间放在与学术和科研无关的事情上,本身也是一件很焦虑的事情。

2020年下半场,仍在屏幕中

2020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之前也发了一条微博供以后挖坟。

2020年下半场,仍在屏幕中

而2020年上半年在一种焦虑和失望的情绪中过去了,焦虑于疫情,焦虑于国家,也焦虑和失望于自己没干成啥事,就这样进入下半场了。在这下半场,基本上所有的活动仍然是花在电脑和手机屏幕上。1935年蒋南翔老校长说:“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现在看来,变成了书桌太过平静,已经安放不下一颗颗躁动的灵魂了。屏幕中的学习和生活,本身就会带来诸多挑战和诱惑。

屏幕里的游戏、短视频、综艺、资讯和信息都比学习和学术有趣千倍。

2020年下半场,仍在屏幕中

屏幕使得眼睛干涩疼痛,眼镜的度数越来越深。

2020年下半场,仍在屏幕中

对着屏幕开会、讨论,像是对着空气自说自话,虽然屏幕那头肯定在认真的倾听,但是还是会感觉缺少很多东西。

2020年下半场,仍在屏幕中

写到这里似乎是为自己上半年浪费了这么多时间做的辩解,毕竟适应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也是需要很多成本的……但是更多的感觉是弱鸡的自我安慰而已,弱鸟就得先飞,就不应该浪费这么多时间。希望是个好东西,写到这里,也想给自己的下半年提提希望,虽然大部分时间仍然是在屏幕里,但是,也要过得更好一点。

2020年下半场,仍在屏幕中


希望下半年少浪费一点时间,多看点文献(特别是工程教育的文献和英文文献),认真做科研,多写几篇文章,多干点正事,不要荒废主业。

希望下半年能够把自己一直想学的人文社科实证研究方法学起来,而不是只是停留在口头上。

希望下半年能够多读几本书,教育学的要读,不是教育学的也要读,填充一下自己的脑子。

希望下半年能够实现每周都给公众号更新一点原创干货的愿望。

希望下半年自己的生活能够节制一点,少玩游戏,少刷手机,多运动,多锻炼,规律作息,合理饮食。

另外,在家的生活也让人越来越胖了,希望下半年能够将体重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区间,起码把越来越明显的肚子减下去。

以上这些希望都很虚,希望12月年终回顾的时候,能够拿出一点实际的东西,回应一下这些希望。2020年是一个不寻常的年份,我也希望能够在这个年份干成一些值得回忆的事情。